游紅玉 林蓉
摘要:教學設計是每個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執(zhí)行的一項教學任務,包括總體設想和規(guī)劃課程。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明確課程目標、意義、內容以及教學安排,從而有規(guī)律開展教學。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依賴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忽略了教育的本質,教學評估側重成績的高低沒有對學生產生內在的影響,英語學習沒有形成一個長效的機制,造成學生自我發(fā)展兩極分化。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它能精心安排教學步驟,巧妙設計教學內容,適當使用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學生收獲的不知是語言的學習而且是人文精神,思想境界的提升。對此,本文則從重視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借助多媒體開展課堂互動以及科學設計有效地教學評價等分析教學設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望給予英語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設計;長效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逐漸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和其他國家政治、文化、經(jīng)濟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英語是當前使用最為頻繁的語言,在國際經(jīng)濟貿易交流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大學作為培養(yǎng)高質量應用型主陣地,更應優(yōu)化教學設計,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統(tǒng)一,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一門課程開始之前,充分考慮對學生文化素質培養(yǎng)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播。對其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預期教學效果,應該有量和質的界定,使其能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對教學設計的重新認識
1.教師職能多樣化。盡管目前教學大綱的設計已漸趨科學,教材內容緊貼實際生活,側重交際應用,學生課堂活動日趨豐富多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這種主動權有限,受限于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因此,教師的作用基本停留在傳授知識這一技能層面,職能的多樣化還沒有得到實現(xiàn)。
當代英語教師需要具有多重技能,不僅指語言技能和傳授知識的技能,還包括認識和滿足學生需求的技能,制定教學大綱的技能,改變教材和編寫教材的技能,以及評估課程的技能。以上職能賦予教師一個新的角色— 課程設計者。
2.教學內容以新代舊。教學設計以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為主要目的,對此就需要分析學生需求,制定教學科學合理教學目標。還要在對教學資源整合的基礎上設計和開發(fā)英語教學方案,注重線上線下內容知識新舊互補。可以說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可以促使教育者宏觀把控教學過程,分析和解決已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教學實踐。
二、教學設計在大學英語教學應用存在問題
1.教學理論認識不足。文秋芳教授曾經(jīng)說過,我們中國這么多的英語學習者,也有成千上萬的專家學者和教師,但是卻沒有屬于我們的一套英語學習理論。最近幾年,文秋芳教授所在的團隊致力研究“產出導向法”給我們英語學習很多的啟迪和幫助。但是這個理論注重的是課堂教學,并沒有一個好的理論支撐我們的課程設計。曾經(jīng)有教授說,我們中國人學英語,就要研究出“有中國特色” 的理論框架。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在中西語言不是一個體系的時候,我們學到的語言永遠是浮于表面,沒有思想性。這就是我們英語學習低效的原因。
2.教學設計缺乏前瞻性。哈慶森和沃特斯(1987)認為:課程設計是一個過程,人們研究搜集有關學習需求的一些原始資料,是為了設計綜合性的教學方案,其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獲得某些特定的語言知識。在課程設計方面,除了語言學習,一切原始資料和改編填充的內容,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在完成學業(yè)和考試后,仍能在未來崗位起到幫助的作用。
三、教學設計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 理論依據(jù)
著名教育學家Stern認為:“教授語言的老師相對其他學科的教師而言,更像是實用學家而非理論學家,因為很多理論也許在實驗中萬無一失,而具體到課堂上,卻無法發(fā)揮其具體作用。著名學者Vyler在他的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一書中提出,任何規(guī)范的課程設計方案都必須回答以下四個重要問題:
1)學校期望達到的教學目的是什么?
2)為了達到預期目的,將提供何種教育方式?
3)如上的教育方式如何被有效組織?
4)我們將選用何種評估方式來判斷教育目的是否達成?
語言的博大精深是不可比擬的,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地組織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 課堂設計的幾種策略
1)課堂設計多元化
大學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學習有不同的要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適當側重和取舍。鼓勵學生建立符合自身的階段性學習。
2)建立學生學習檔案
了解學生學習目標,來源地,教育背景和專業(yè)背景,語言程度等,根據(jù)語言水平分成不同的優(yōu)良中差各占不同比例的小組,在同伴學習的過程中,以先進帶動后進,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3)教學方式多樣性
通過設計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當然學生選擇自身而言最有效的語言學習方式時,得分率最高的前四項是:語法學習(占40%),課堂小組討論(占35%),單詞記憶和寫作練習(占25%),聽力練習(占20%)。從這份問卷觀察,課堂上投入時間學習語法,單詞寫作是有必要的,而學生認為第二個有效學習方式是課堂小組討論,這個比例可能會因為學生和環(huán)境有所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語言學習需要改革。而小組討論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培養(yǎng)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大學英語課堂課程設計的展望
大學英語課堂越來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以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和引入課堂小組討論模式是一致的。那么,大學英語的課程設計就應該在這一理念下研究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據(jù)教材難易程度進行取舍規(guī)劃,借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綜合語言技能。讓大學英語這門課程在新形勢下不斷挑戰(zhàn)自我,不斷更新改造,主動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和10年前的大學生相比,不僅僅是在英語水平上有了明顯的提高,自主性和活躍性也明顯提高。最主要的是他們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和就業(yè)對他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要做好隨時創(chuàng)新的準備,不能故步自封,改革從理念上開始從教學大綱做起,為學生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高玲.論教學設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2(7):133-137.
[2]喬輝.論教學設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4(5):150-150.
[3]夏紀梅. 現(xiàn)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守仁. 解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J].中國大學教育,2004(2).
[5]Richards. Jack. 語言教學矩陣[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