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摘要:美術是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氣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高中美術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調整課堂的引導方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帶著學生去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開闊他們的視野范圍,啟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一步步增強學生的主體優勢,為美術教學工作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對高中生美術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仍需教師為之付出更多努力、投入更多精力。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
美術的人文性、藝術性、綜合性很強,我們的現實生活處處都滲透著藝術的美。在高中美術的實踐教學中,教師有必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選用適合學生、能被學生充分接受的授課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組織特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切實感知到美術的魅力所在,情感慢慢得到升華,心理壓力隨之下降,如此一來,學生就能真正的學好美術,真正的愛上學習,順勢走上一條全面發展的創新之路。筆者憑借自身多年的教研經驗,對高中美術的有效教學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發表幾點新的看法。
一、教師改革教學模式
以往的美術教學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盲目的參與互動。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組織教學活動,始終在講臺上夸夸其談,根本就不考慮學生是否樂于接受。學生的內心想法沒有機會進行表達,自學熱情逐漸喪失,其他文化課的學習興趣也不高漲。教師講課無法脫離教材,學生完成任務太過被動,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導致教學質量越來越低,教學效果不盡人意[1]。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展,對美術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重新確立教學目標,不斷整合課程資源,先與學生進行溝通,再去制定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這種類型的教學模式,才更適合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真正需求來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做好師生互動工作,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如在進行《美術欣賞導言》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并沒有急于講解美術的功能和用處,而是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來談談自己眼中的美術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用處。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術的氣息,學生往往會從這些生活實際入手:如裝飾自己的房間、購置精致的工藝品、穿漂亮的衣服等。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的直觀感受,因此說起來滔滔不絕,熱情高漲。這時候我再進行適時的引導,通過講述一些和美術相關的小故事,比如達芬奇密碼的故事等,從而發揮美術教學的審美作用和教育作用。同時,通過對美術知識的拓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新課程改革實踐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廣泛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這比起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要強得多。所以,高中美術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注意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觀點,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充分激發學生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熱情,使學生能夠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自我,真正學好美術這門藝術學科,這是教師們值得深思的關鍵問題。筆者認為,我們教師要先愛上教學,勇于承擔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再去準備教學方案,精心設計導入語言,創新教學程序,尊重學生意愿,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得以成為這個課堂的真正主人。以興趣作向導,引導學生獨樹一幟,用常人的思維思考、分析,但得到的卻是全新的創造。如講達·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時,學生基本上都知道猶大出賣耶酥的故事,我有意識的先介紹畫家創作過程中的有趣情節,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再介紹壁現中13個神態各異的形象,用于吸引了學生,誰是叛徒猶大?這是學生最關切的。我還引導學生觀察作品,光線的不同,對畫面效果有什么影響?學生會發現,耶酥處于畫面中央光線最亮的位置,猶大則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于此同時,我介紹畫家創作過程有趣的情節,這樣定會吸引學生,激起他們欣賞的極大興趣。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水到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提高到了最高點。
三、合理安排美術課程
融合學科的特點、魅力及人文素養,將傳統的美術技能教學轉變為學科合作的課堂[2]。如在欣賞課程《青瓷》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或者詢問歷史老師進行一些根源探尋。再通過課后的集體交流,增進他們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興趣,體現對多元化人文素養的尊重。從中培養他們對美術學科的好感和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美好事物自發創作的靈感和表現欲望,最終對思維開放也起到啟發作用。傳統美術教學中,只有在課堂封閉的環境中進行“閉門造車”的教學氛圍。改封閉為開放,讓學生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充實自我,在實踐中探究藝術真諦。充分調動學生所有感官,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同時,參與到學習探究和思維構建之中,親身感受、直觀體會、認真觀察、勤于動手等行為方式,能在美術課堂上產生新看法,提高美術技能、發掘美術情感,并進一步對創新思維加以培養。
四、注重加強實踐教學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著很多實踐教學的機會和條件,最簡單的就是戶外寫生了[3]。教師可以將課堂轉移到戶外,帶領學生到戶外寫生來培養創造性思維。戶外寫生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近者可以在校園里,教師組織學生將校園里花草樹木、師生生活等等描繪下來;也可以讓學生成立小組,自行在校園里描繪景色。除了課堂時間,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周末去戶外寫生,或者學生自行組織去寫生,或者利用假期,到更偏遠的地方,如樹林、湖邊寫生等,都是十分有趣的實踐活動。這樣的實踐教學能激起學生學習作畫的興趣,尤其像美術這樣的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更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多多探索,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五、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美術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尤其是CAI特有的功能將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選學習內容和自定學習進度進行個別化教學。大量工質量圖象的感知和變幻莫測的形象的創造和加工,十分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系統化的形象思維訓練。信息化技術與學科綜合已走向必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深刻感受藝術作品,讓學生進行多種感官的體驗,改變了美術課是視覺藝術的單科束縛,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了學生實踐,綜合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欣賞《椅中圣母》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拉斐爾,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學生不但體會了《椅中圣母》這一作品,還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達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個性和情感的價值,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在現有的高中美術教育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性,通過不斷的實踐來豐富學生學習的過程。高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中美術教學不斷的加強自身在這方面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宇成.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27)45-46.
[2]劉炳輝.淺議高中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7(34)112-113.
[3]韓群.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7(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