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新課改大環境下,教學目標由傳統分數導向向學生內在素質培養發生切實轉變。小學階段的教育作為基礎教育而存在,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通過差異化模式,開展的小學數學教育能夠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采取的差異化教學能夠對每一位學生充分負責,針對學生的性格、數學基礎、理解能力等,在課上課下對學生進行的多維度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維的有利構建。本文立足于小學生基本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結合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實例開展實踐策略論述,希望這些教學策略能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新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應用策略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實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個性特點和知識基礎進行了解后,從學生特點出發制定教學計劃,實現了不同學生不同教育手段的運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實現了對學生個性化的充分尊重,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基礎是學生個體興趣和思維方式,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差異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專業型人才,有的學生喜歡幾何知識,空間邏輯能力較強;有的學生喜歡運算,數據處理能力較強;有的學生思維活躍,有的學生喜歡安靜。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工作能使學生興趣與天賦得以充分發展,并把這些興趣愛好發展成為自身的優勢和特長。
一、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多為教師主導課堂進行知識點教授,這樣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被動接受,整節課都處于忙碌、機械的記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法具有枯燥、單調的特點,學生在數學學習興趣方面有所缺失,長久將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科目產生厭學情緒,在課上體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與數學無關的事情。傳統教學模式會導致課堂氛圍缺乏互動,教師沒有做到以生為本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唯一內驅力就是分數的達成,教師對學生個體的關心不足將導致學生間成績分化嚴重,在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數學實踐能力、數學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培養缺失,不利于當前新課改素質教育目標的有力達成,更不利于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二、 差異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 差異化在教學目標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教學目標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存在,對教學活動高效、科學的開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師采用差異化教學方式前首先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例如學生性格、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系統性劃分。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對于那些數學科目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對他們預期達成目標可以適度降低,對于那些認知能力較強的學生,預期教學目標可以適度提高,由此改變以往教學目標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忽視,差異化教學方式有利于達成素質教育目標。
(二) 差異化教學方式在課堂應用策略
課堂教學作為小學數學關鍵性環節,教師對學生的教授工作大部分通過課堂展開。在課堂教學中差異化教學應用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課堂提問的差異化,課堂提問作為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重要教學手段,是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傳統應試教育課堂,教師通常喜歡提問那些成績較好、課堂較為活躍的同學,對成績較差或較為安靜的同學有所忽略,這樣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發展,而差異化教學在課堂提問環節的有效利用,能使課堂氛圍充分活躍,促使學生主角意識充分覺醒,并積極加入數學學習課程中來。另外一方面是課堂組織的差異化,在數學教學中,有時會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個性化差異,并運用差異化思維進行課堂分組,在保證小組結構科學的前提下實現了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吸收的目標,為提高學生在數學科目的綜合素養奠定夯實的基礎。
(三) 差異化在教學評價中的應用策略
教學評價作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學評價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教學評價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建立不同的教學評價標準體系。例如一些在數學科目學習達成情況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在課堂中的表現給予鼓勵和贊揚,使得這些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越來越高,在充分增強他們數學學習興趣基礎上實現數學素養的全面培養。在面對那些較為優秀的學生,需要在課上對他們先進學習經驗開展分析列舉工作,成功構建一個樂于分享、互相進步的學習氛圍。
三、 差異化教學階段性推進實例分析
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工作中,本人通過差異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在學生成績、學生數學思維、學生團隊意識等方面實現了全面提高,接下來進行教學過程淺析,希望能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新思考。
差異化教學實施目標:小學五年級學生教學側重點:數據處理能力;平面幾何圖形
教學過程:在學期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學生開展運算能力、對幾何圖形認知程度、空間思維等方面的綜合測試,通過學生數學基礎和性格兩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分類,把基礎差距較大,性格差距較大的學生歸為一組。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通過學生整體面制定教學目標,然后通過學生個性化特點制定教學活動,通過知識點學習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差異化教學,例如在小數計算章節,教學目標一致,在課后本人則針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開展運算基礎教學,促使這部分學生能夠跟上班級學習步驟。并且要求這部分學生記錄學習體會,定期向本人進行匯報,促使學生不留疑問的步入新知識點的學習。
在課后作業方面,布置的作業也需具有差異性,對那些運算能力和空間思維較差的學習,布置的作業需具備基礎性。對于那些基礎較好的同學,布置的作業需具有拓展性和挑戰性。實現了以生為本的差異化教學成功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有效提高。
這樣的差異化教學方式實現了在時間、空間維度對學生的充分教育,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數學成績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在此教學過程中,每一位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都得以滿足,在教師的關愛下不斷進步。在課上,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得學生在活動中互通有無、互幫互助,在討論過程中實現了思維的有力碰撞,并通過教師點對點的指導,使得學生數學思維構建更為完善。最后通過課后網絡對話教學的教學方式實現了對學生的充分關心,建立了一種朋友般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在當前素質教育大環境下,培養學生的內在核心素養成了首要教學目標,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創新性教學手段,以實現對傳統應試教育課堂的有力互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差異化教學法,能實現班級共同進步,并且保證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構建了學生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課堂學習氛圍,還能夠實現對每一位學生個體的充分關心。
參考文獻:
[1]黃巧紅.小學數學教育中差異化教學的對策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8):116.
[2]谷玉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差異化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7(4):96.
[3]張松木.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差異化教學模式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7(10):132.
[4]劉巧菊.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學周刊,2018(11):91-92.
[5]歐陽蘭芳.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2):183.
作者簡介:李玉英,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池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