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嫵
摘 要:在中職教育當中,語文教育重要性較高,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整體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參與熱情較低,學習積極性較差。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中職語文教育水平,文章詳細分析了愉快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愉快教學法;中職語文;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促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較好的情緒態度,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故事的方式實現情感的延伸。在課堂教育當中,教師如果過度強調課本當中的相關知識點,對學生的人文精神所能起到的干預作用并不會非常突出。大多數教師認為學生只需要掌握教材當中的知識點,能夠應付考試便可以,這一種教學結果便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同時精神品質無任何改變[1]。對此,需要杜絕以往簡單、枯燥的教學方式,借助加入的文章培養學生的品質,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當中形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在《示兒》這一詩詞中,作者陸游表達了他對中原人民、土地的熱愛,對祖國繁盛與統一的強烈期盼。在教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教師可以采取反復朗讀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作者對祖國被侵占的無奈情感,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感。教師要促使學生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對國家領土、民族的熱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直接決定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采取懸念設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學生從感性的認知轉變為理性的掌握[2]。例如,在《項鏈》這一內容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從文章當中發現女主人公在借、賠、還等過程中的“假項鏈”流轉的過程,在閱讀之后,讓學生表述自己的意見,此時課堂氛圍會非常活躍。之后,圍繞問題設置帶有爭議性的論題,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爭辯。
為了改善語文教育氛圍與環境,教師可以借助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參與到相應的學習當中,這一學習可以適當脫離應試教育要求,以趣味性、人文性為主。
例如,教師可以基于“神奇”這一主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選擇課外讀物,如可以選擇《大鐘敲了十三下》《掉進兔子洞》《奇特的和平使者》等類型的課外讀物,并在每一篇讀物中精選出一段,以便于學生通過簡單的閱讀了解故事大概。在課堂開始之前,先組織學生閱讀相應的教材讀物,同時教師在課堂當中簡單地定義“神奇”,并提出關于“什么是神奇?”“同學們見過神奇的現象或事物嗎?”等開放性問題,并在討論中逐漸引出上述的課外讀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先讓學生單獨地閱讀所選擇的四篇課文,考慮到四篇課文都是帶有一定色彩的“科幻小說”,所以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讓每一個小組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討論,如討論文章中“神奇”是什么,為什么“神奇”。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在討論結束后由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討論結果與學習結果,最終開展班級交流討論,在班級討論的時候,教師需要對每一個小組的成果進行點評,并最終提出相應的結論。在 ?評價過程中,教師必然會再次提出關于“神奇”的內容,并告知學生這一些故事都是作者通過想象、創新制作出來的,同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臨時編制一個“神奇”的故事,并以文章的形式寫作出來,從而在輕松氛圍之下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尤其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并根據新課標不斷嘗試和改進教學內容與方法,從而實現持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教育目標。
[1]文玲莉.試論愉快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基于對藝術院校大學生的調查與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3):62-64.
[2]黎穎華.項目教學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運用新探——以中職《展示設計》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2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