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宜華
摘 要:中學生在歷史課堂中不僅僅要學習專業的歷史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素養,才能在課堂中真正掌握歷史學的意義。而歷史素養不僅是學生內在歷史素養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綜合能力的展現。“歷史素養是通過日常教化和自我積累而獲得的歷史知識、能力、意識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其所表現出來的,是能夠從歷史和歷史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富有個性的心理品質。”由此,歷史素養主要表現在知識、能力、意識和價值觀四個方面。
關鍵詞:中學歷史課堂;歷史素養;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的進行,使得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與歷史教學緊密相連,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練習和鍛煉進而獲得良好的歷史素養。然而在我國一直以來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容易忽略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而過多地強調歷史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成績的提高,這就導致在中學歷史課堂中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筆者認為,只有認識到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重要性,并在課堂中加以實踐,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高其思維能力,從而指引學生能夠通過歷史素養的培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習真實的歷史資料,是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基本前提。在中學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歷史資料知識的引用,從而選用真實科學的歷史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過史料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真正弄懂它的真實含義和思想性。因為歷史知識主要由一些具體的時間、地點和事件構成,這些繁復的內容容易給學生的記憶造成壓力,從而影響其學習動力。因此,在對歷史知識和歷史素養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歷史知識的關聯性。無論在時間順序還是內在邏輯上,很多歷史內容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通過這種關聯,教師能串聯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掌握和吸收。其次,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也要特別要注意歷史資料中的細節和典型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細節中感知歷史的智慧和價值。因此,它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感非常重要。最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歷史資料,增強學生的歷史感,使其真正走進歷史的氛圍去學習真正的內涵,以開闊學生視野和培養正確的歷史觀。
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重要方面,它包括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的能力、歷史分析和闡釋的能力、歷史的研究能力、歷史問題的分析以及做出決定的能力幾個方面。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與形成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及素養為教學目標,準確認識歷史思維能力的形成過程,注重歷史學習方法的教授,指導學生在課堂中能獨立運用這些技能和方法。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并增強學生主動分析歷史問題的自覺性。
中學新課標施行以來,我們提倡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注重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歷史課堂學生歷史素養培養過程中的運用。在中學歷史課堂中,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能夠加速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和形成過程。因此,歷史教師要學會充分技術手段,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善于分析、有創新意識的學習習慣,更好地實現課堂互動,進而在歷史課堂中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歷史知識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遠,一般情況下,中學學生是接觸不到并真實感知的。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對他們來說比較抽象,容易形成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只有在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拓展教學資源,建立多元化的情境教學,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和參與相應的歷史學習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情境教學,讓學生真正有興趣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激發其學習熱情,進而為培養歷史素養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開展互動情景式教學,根據不同的歷史課程創設不同的互動場景,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歷史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思考能力。通過課堂互動式教學,讓學生能夠真正領悟與理解所學的歷史知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歷史知識和歷史素養學習情境,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以情景式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完成歷史知識體系的系統化構建,促進學生提升運用歷史知識和歷史角度解決現實問題能力,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應該具備完善的歷史理論知識水平和熟練的實踐能力。教學相長,具備這種水平和能力后,教師就可以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能力,也就可以使教師自身能夠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達歷史素養培養的信號。
那么教師理論知識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如何提高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加強歷史理論研究刊物的閱讀和了解,關注歷史學科的科研發展方向以及歷史教學方法的完善,以便更及時有效地掌握前沿的史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其次,教師要將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注重多角度、多方面地傳授歷史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歷史素養,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因為才、德、藝是歷史教師在教授歷史課程、培養和提升學生歷史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最后,學校等教育相關部門也應為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條件,加強歷史教師業務知識培訓和培養歷史素養的社會活動,進而更好地實現在歷史課堂中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
中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在于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汲取,還要學會用歷史的方法和思維角度去看待和解決現實問題。而中學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歷史課堂中學習的情況。因此,在中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認識到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重要性以后,教師和學校就應該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重視起來,并應摒棄“唯分數論”的教學理念。因為,在課堂中的歷史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框架和體系,使學生擁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學生的歷史情感等歷史素養也在歷史知識學習的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提升。要充分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豐富歷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并結合先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活力,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用歷史的角度看接待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1]吳 偉.中學歷史教學的知識傳授與歷史素養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13(8).
[2]劉春陽.史料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開封:河南大學,2014.
[3]祁承業.高中歷史課堂互動情景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