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荃
摘要: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在核心素養強化期間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有利于學生階段性成長任務的圓滿完成,幫助他們走上一條全面發展的創新之路。小學生喜歡參與有趣的練習活動,希望通過教師引導去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實際的學習經驗不足,知識儲備不夠豐富,因此遇到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仍會表現的十分迷茫。指導學生預習知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配合上有效策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教師們必須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也是數學教學工作走向更大成功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預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小學生天性活潑,對于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教師有必要、有責任、有義務為其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指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自我,完善認知體系,從而為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研究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同等重要,任何一項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任何一種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都要尊重一下學生的主體意愿,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施各項人才培養計劃,整個過程趣味橫生,學生才會真正的喜歡數學這門基礎學科。筆者認為,在核心素養支持下去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數學預習的概述
預習的本質就是指導學生積極參與自學活動,教師間接發揮輔助作用,由問題開始,到問題結束,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去探索、去思考、去分析。學生自學,通過思考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了解,再配合教師進行內容的具體深化,深入挖掘著自身的內在潛能,順勢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預習新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更多的是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的、獨立的、自覺的進入好狀態,優化最終的教學效果,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1]。新課改背景下,數學知識的自主預習形式應是多樣化、趣味性的。預習不僅是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看一看,而是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布置預習任務,把預習看作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包括上課前基于教材內容所進行的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調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也都可以看作預習。例如:記錄一段時間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隨家長買物品時經家長還價后“幾折”買到的;儲蓄時選擇哪種儲蓄獲利更多等等。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預習,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
二、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精心設計問題
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問題。預習問題是學生預習自學時的基本“憑借”,預習問題設計得當是取得良好預習效果的關鍵。好的預習問題具有引導學生自學、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預習問題要有可操作性。布置預習作業,既要防止出現“今天請同學們回去預習例幾或多少頁”這樣空泛的預習要求,又不能將問題設計得過大。教師要善于將預習要求分解為若干小點或用若干小問題來呈現,以方便學生根據預習問題來展開自學。如教學“2、5的倍數的特征”時,“預習學習單”可以這樣安排:1.5的倍數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偶數?3.2的倍數的特征是怎樣的?并在書上第4頁把2的倍數圈一圈。4.難點: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的特征是什么?5.想一想:還有什么疑問,請在書上記錄下來,做好課堂提問準備。通過預習,學生能初步理解、解決一些問題,但通過預習學生到底能初步理解、解決哪些問題,教師不但要心中有數,而且要有較為準確的估計,不能簡單化地將教學目標與預習目標混為一談,不恰當地提出一些過高的要求,挫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二)問題體現啟發性
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試圖理解新知、嘗試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有點撥作用、有啟發性的預習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新知、嘗試成功[2]。如預習“小數除小數”。由于學生已熟練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新知的關鍵是運用商不變性質將除數是小數轉化為除數是整數。可設計這樣預習題:1.閱讀教材中的《誰打電話的時間長》。2.說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應該怎樣變化?3.小數除法是怎樣轉化成整數除法的?運用了什么規律?4.完成算一算中空白部分。5.試一試:91.2÷3.8。把握好預習的適應性。有的內容教材敘述詳細,形象直觀,與學生的舊知、經驗緊密相關,利于學生自學;有的內容教材敘述簡略,抽象概括,不利于學生自學。因此,不宜將一些抽象的、必須教師講解的、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劃定為統一的預習內容。
(三)合理確定形式
“讀”(讀書)、“想”(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試”(仿做、試做)、“問”(學生提出問題或新見解)是小學數學預習的基本形式,但預習作業絕不能落入依葫蘆畫瓢的窠臼,一味重視模仿性做題。結合具體的預習內容,以“讀”為主,或以“想”為主,或以“試”為重點,或側重于“問”。
1.讀一讀
指導學生預習時要認真,要逐字逐詞逐句的閱讀,用筆把重點畫出來,重點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出記號,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
2.說一說
預習時可能感到認識上的模糊,可以與父母或同學進行討論,在同學們的合作交流與探討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即增加了學生探求新課的興趣,又可以弄懂數學知識的實際用法。
3.寫一寫
寫一寫在課前預習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預習時要適當做學習筆記,主要包括預習時的初步體會和心得,弄明白的問題的理解方法,對疑難問題的記錄和思考等。
4.做一做
預習應用題,可以用畫線段的方法幫助理解數量間的關系,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找到解題的思路。對于一些有關圖形方面的問題,可以在預習中動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認識。
5.補一補
新舊知識存在緊密的聯系,預習時如發現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預習時弄明白,并對舊的知識加以鞏固和記憶,同時為學習新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小學數學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也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供了可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信、表達等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數學預習,重視數學預習的作用,在預習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劉海鷗.淺談數學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5)103-104.
[2]寇云紅.淺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推理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中旬),2017(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