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
摘 要:體態律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可培養學生良好創新能力,激發學生音樂潛能,讓學生對音樂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進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文章就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的運用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體態律動;小學音樂;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1.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
體態律動強調音樂與動作間的彼此協調配合,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用心去感悟音樂,進而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1]。為此,對于音樂教學而言,體態律動不但可讓課程教學變得簡單化,同時還可以顯著提升音樂課程的趣味性。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常常是教師單一講解課程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適時運用體態律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讓課堂教學富有創造性內涵,這樣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自身的創新思維也能夠得到激發及培養,這樣對學生學習質量及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均有重要幫助。
3.幫助學生真正領悟音樂深厚內涵
體態律動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耳朵聆聽聯合肢體動作,激活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欲望,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的理解能力,進而使學生真正領悟音樂課程的深厚內涵。
1.運用體態律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常常忽略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這樣使得音樂課堂過于單調、乏味[2]。為了改變傳統小學音樂教學情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可以合理運用體態律動來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音樂教學可以更加生動、有趣地表現音樂課程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小學音樂《走走停停》這首歌曲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音樂歌曲走走停停的節奏,讓學生根據曲譜,在遇到休止符的時候敲敲鼓,而其他學生聽到鼓的時候則停下來且在原地做出同樣一個動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分組進行比賽,如鼓聲停下的時候沒有作出相應動作的學生需要表演一個節目或者回答一個音樂問題,這樣的游戲化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在實際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本身的魅力,繼而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2.運動體態律動,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欣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體態律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感受音樂,如在表現高音的時候,就可以指導學生輕微向上伸展身體;表現中音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將雙手平放在胸前,并且將手臂自然放松,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體會到音調變化以及節奏的快慢變換,進而使學生很好地掌握音調節奏。
比如,在教學小學音樂《小貓釣魚》這一課后,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節奏。因此在教學完成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音樂有節奏地拍手,用肢體工作來感受到音樂的節奏及音樂表達的情緒。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除了用區別的語氣來正確表達歌曲,還可以借助學生的肢體語言來感受音樂,借助學生體態律動使學生在手腦并用的狀態下更好地掌握歌曲,進而提高音樂課程教學質量。
3.運用體態律動,訓練學生音準
小學音樂教學中,幫助學生建構及形成音準概念非常重要,但是同樣的,訓練學生的音準也非常困難,這也使得音準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在實際訓練中,為了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教師可以充分應用體態律動來進行高音、節拍等重難點內容的訓練,逐漸幫助學生構建音準概念。
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將體態律動應用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有效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學生音樂綜合水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程實際,巧妙利用體態律動動態美,做到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進而最大限度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達到音樂育人的目標。
[1]劉 偉.小學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運用現狀的調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
[2]姜璐璐.淺談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