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團隊建設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本文從組建課堂學習團隊、游戲的選擇與設計、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四個方面對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課程采用游戲體驗式課堂教學的設計進行了舉例說明,也為其他類似課程的教學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 團隊建設與管理 游戲體驗式 教學設計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企業競爭的加劇,人力資源已經成為企業非常重要的資源,企業在招聘及用人過程中越來越關注人的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團隊建設與管理”已成為高職院校許多專業的必修或選修課程,團隊建設與管理能力成為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采用游戲體驗的課堂教學更能夠讓學生“理論夠用、實用為主”地學習“團隊建設與管理”課,并提高其團隊建設與管理能力。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征及游戲體驗式教學法
手機、網絡的普及,信息傳遞方式與速度的變化給人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隨著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理論教學內容在課堂內的講授比重大大降低,本著“理論夠用,實用為主”的高職教學原則,順應高職院校學生喜歡“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學習特征,“團隊建設與管理”課堂教學采用游戲體驗式教學法比單純講授的方式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隊合作能力。
游戲體驗式教學法(Game Experiential Learning),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方式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親身體驗,使學生在親歷游戲的過程中對事物和理論產生深刻認識,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學習,達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形式[1]。
二、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分三篇:團隊基礎篇、團隊培育篇、團隊發展管理。其中團隊基礎篇分三部分:團隊概述、團隊類型、團隊精神;團隊培育篇分三個部分:團隊培育的目的、團隊培育的步驟、團隊培育的方法;團隊發展篇分四個部分:團隊溝通、團隊激勵、團隊領導、團隊沖突的解決[2]。
第一,團隊基礎篇的教學目標。了解團隊的內涵,能夠分析團隊與群體的區別,掌握團隊的五個構成要素,通過貝爾賓測試分析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與此同時分析團隊成員的角色環,分析團隊目前存在的優點與不足;了解團隊的發展階段及各階段的特點,了解團隊的基本類型和創新類型;掌握團隊精神的核心要素。
第二,團隊培育篇的教學目標。了解團隊培育的目的,掌握團隊培育的步驟,掌握團隊培育的方法。通過對現有團隊的問題診斷調研,設計團隊培育策劃方案,并運用一定的團隊培育方法實施方案。
第三,團隊發展篇的教學目標。掌握團隊溝通的方式方法,掌握團隊激勵的方式方法,通過領導團隊活動分析不同領導風格所產生的團隊績效,學會觀察團隊沖突的類型,并靈活運用解決團隊沖突的具體方法。
三、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游戲體驗式課堂教學設計
1.組建課堂學習團隊
為了讓學生真實體驗團隊的建設與管理,也為后續游戲活動的開展,組建課堂學習團隊是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的第一堂課。可以隨機分組,也可以使用撲克牌進行分組,還可以采用簡單的破冰游戲分組,但盡量使每個小組均有男女生,形成性別的互補,更有利于團隊成員角色能力的互補。讓各小組成員充分的相互交流,并運用貝爾賓測試各自分析自己的自然角色、次要角色和避免角色,制作團隊角色能量環,共同討論團隊與群體的區別、團隊的構成要素,以及分析團隊目前存在的優勢與劣勢。通過組建課堂學習團隊及相關問題的討論,將課程基礎理論進行翻轉學習。
2.課堂游戲的選擇與設計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課堂游戲或設計課堂游戲的環節,對于強化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游戲體驗式教學效果而言至關重要。
如關于“團隊精神的體現與塑造”,再多理論知識的講解,再多案例的分析,都只是紙上談兵。因此,選擇能夠體現團隊精神、能夠塑造團隊精神的游戲活動更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刻體會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選擇團隊競爭性游戲,如“團隊自制風火輪游戲”、“團隊穿越電網游戲”、“團隊巨人任務游戲”等,通過競賽,培養團隊的集體精神、合作精神、互補精神和互助精神。
再比如“團隊領導”,如何發揮團隊領導的作用,不同團隊領導風格的具體體現,理論講解比較枯燥,案例分析不夠深入與真切,就讓“團隊領導”實施領導的行為,通過領導帶領團隊活動的結果反映團隊領導的有效性。通過采用“穿越呼啦圈沼澤”、“編織五角星”等游戲,讓不同的團隊領導組織團隊成員完成整個游戲活動過程,每個團隊領導的領導風格、優點缺點自然體現了出來,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反映出團隊溝通的能力與效果。
課堂游戲的選擇與設計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選擇,而且游戲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使用道具要簡單,盡量不要選擇道具過于復雜、難度系數比較大、比較難以操作、耗時比較長或危險系數比較高的游戲,如戶外拓展過程中使用的“信任背摔”、“天梯”、“畢業墻”等游戲項目。
3.課堂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
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課堂教學過程結構可以采用四段式設計。第一階段,可運用故事或案例引入課堂所授內容,明確課堂知識結構,為游戲體驗活動打下基礎。第二階段,介紹團隊游戲活動規則,開始實施。在游戲過程中,需要努力創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各種機會,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又是管理者和知識的傳授者,不斷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參與學習過程,倡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第三階段,進行游戲體驗總結,結合游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涉及的知識內容加以總結與點評,也可采用讓學生進行討論游戲過程中的體會然后進行總結。第四階段,進行課堂所授內容小結,前后呼應,加強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鞏固。
以“團隊溝通技巧”游戲體驗課堂的設計為例:第一步,在了解團隊溝通的基礎理論后,用簡短的案例引入本堂課的知識結構:①建立團隊溝通制度;②做好團隊溝通前的準備工作;③營造良好的團隊溝通環境;④善用藝術的表達方式進行溝通;⑤用心聆聽,進行溝通內容的推動;⑥積極反饋,形成有效溝通。第二步,采用“解扣游戲”,介紹游戲的規則并進行示范。游戲操作比較簡單,由團隊成員圍成小圈,將手伸向對面的成員,兩只手分別握住對面兩個成員的一只手,當團隊成員所有的手都相互交握后,形成一張錯綜復雜的網,在握住的手不松開的情況下,團隊成員共同解開這張網,最終可以解開成一個團隊成員手拉手的大圈。各團隊進行解扣競賽,看哪一個小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第三步,當競賽結束后,請速度最快的團隊進行總結迅速完成任務的原因,速度最慢的團隊進行總結完成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課堂所授知識內容進行點評。第四步,進行小結。
4.課堂教學評價的設計
對于高職“團隊建設與管理”課而言,期末理論試卷考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團隊建設與管理的理論應重在實踐、重在應用、重在學生潛在能力的提高,因此,游戲體驗式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應重在過程的考核與評價,而非理論試卷結果的評價。該課程的教學評價采用“團隊共同學習狀態、團隊游戲競賽積分制、團隊問題診斷、團隊培育策劃、團隊培育實施過程”五項評價體系。
“團隊共同學習狀態”的評價考核團隊成員對于團隊的認知和貢獻,體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隊意識,在進行課程學習過程中,每個團隊如有成員未參與,則會影響對于團隊總體的評價。“團隊游戲競賽積分制”是按各項游戲活動競賽排名進行積分考核,當某團隊在一次游戲競賽中獲得第一名時,團隊成員的士氣會很高漲,而最后一名的團隊則會更加努力期望下一次的游戲競賽能夠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績,這樣的評價機制,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團隊問題診斷”是對團隊每一次游戲活動后進行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進行的評價,只有不斷總結,不斷發現團隊中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加以修正和改進,才能使團隊發展得更好。“團隊培育策劃”是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加以運用的過程,讓每個團隊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團隊,進行團隊培育策劃,并撰寫培育策劃書。“團隊培育實施過程”則是根據撰寫的培育策劃書,實施整個培育過程,并記錄這個過程與計劃之間的差異,并進行實施過程的總結。以上評價體系既包含了對課程知識內容學習的評價又包含了對于團隊建設與管理應用能力的評價。
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特征,“團隊建設與管理”課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游戲體驗式課堂教學設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能“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地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曾憲達.游戲體驗式教學在高職《管理學基礎》中的實施[J].華商,2008(4).
[2]姚裕群.團隊建設與管理[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
[3]潘建林.TBL+CRL雙元教學模式在“團隊建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7(4).
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TBL+CRL雙模式驅動的“團隊建設與管理”課程SEC式線性改革》階段成果(項目編號:kg2016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