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章 潘玉萍
【內容摘要】初中美術教育是學生美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著,擔負著使學生發現美、感知美的任務,對學生進行美的啟蒙。在當前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完善人格,并且與教學發展不謀而合。除此之外,在當前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進一步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 創造性思維 課堂創新
前言
實現美術教育中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到對自身課堂的突破與創新,完善教學目標,尋找到美術學科與思維發展的結合點。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美術課程實則有限,能夠接觸到的美術作品也有限,很難滿足教學的需求,教師可以進一步為學生拓展視野,激發學生自主的有所思,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與發展。本文即針對初中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展開討論。
一、初中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意義
在當前初中美術教育中我們強調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本身就是符合美術學科的學科特色的。由于美術學科屬于藝術門類,每一幅美術作品都是作家苦心孤詣的想出來的,而不是現代機器復制粘貼的結果,由此每一幅畫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想要藝術的傳承,想要更好地推動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都需要教師關注到學生的成長,關注到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其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能夠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眾所周知,一幅藝術作品能夠流傳下來成為經典,其意義不僅在于作品本身的功底,更在于在代代傳承中與當代人發生了情感的交流,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而且這種共鳴是與時俱進的,是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傳承發展的。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欣賞一幅美術作品,需要的是想象力與理解能力,更需要用當代注解藝術的勇氣,這就是創新。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尋找到相應的途徑。
二、初中美術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1.為學生留有自主的空間
在以往課堂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要打破這種現狀,將課堂的時間更多的教給學生,使學生有時間去獨立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存在著師生間相互讓渡的過程,教師要將課堂主動權讓渡給學生,首先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在興趣的牽引下,才能激發出主動性。其次,為學生提供表達的空間,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所了解到的相關知識,或者是增加賞析課占比,在賞析課中除了必要的一些知識外,可以將更多的機會留給學生,如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了解一個美術派別、作者情況、時代背景等,共同完成對作品背景的介紹等任務,并且將這部分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中。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能夠使學生思維更為開拓,更進一步的去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1]。
2.制定開放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一節課才能有所依據,才能更好地展開討論與學習。在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能為每一節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有所依據,是教師教學工作發展的關鍵所在。在當前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制定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之外,還要制定相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能力目標等,全面培養學生適應當前的學習。在這些開放性目標的制定下,美術作品的賞析具有了較強的人文特色,能夠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美術學習的獨特性。例如,在欣賞了美術作品《父親》時,其實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圖片中的父親和學生日常見到的父親的形象上還是有差距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引導學生對作品的賞析,就是教師需要做到的,當課堂思路轉變的時候,也是課堂在創新的時候[2]。
3.對課堂進行補充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大量的創新點,對課堂進行補充與延伸,能夠使學生在感受這種延伸的過程中尋找到學習美術作品的方式與樂趣。在課堂的補充中,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通過信息技術等對課堂效果進行補充,能夠化靜態的圖片為動態的動畫,使美術作品更為扎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其二,通過知識的補充,對畫家情況、時代背景等進行補充,能夠運用語言將學生帶入到當時景色或者畫中景色中,增加欣賞效果。美術課程的學習中,這些補充看似多余,實際上能夠帶給學生許多不同的感悟,能夠使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在繼承的基礎之上創新[3]。
我們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探索與實踐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既是美術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承擔教育任務的重要體現。在美術學科發展過程中,推動創新,無論在賞析還是在創作上,都將是藝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創造性思維更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郭璇. 初中美術教育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09.
[2]趙晉言.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2009,18(6):34.
[3] 李云. 高等美術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D]. 上海師范大學, 2007.
【2017年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論文,立項號:WW[2017]GH196】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