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瑩
【摘 要】 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價值的認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點。教師應重視數學思想的融入,提高小學生對數學技能的掌握能力,改善小學生數學教學質量,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數學思想滲透做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想滲透;實踐探討
1、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我國當前的小學教育仍處于教師灌輸知識,而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小學生本身思維發育不完善,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較低,造成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速度較慢,若教師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將會為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帶來極大困難。
2、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1 轉化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是一種常見的數學運用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將不同類型的元素轉化為相同類型的元素。轉化思想的運用能夠將數學題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快速解答題型。
2.2 分類思想
分類思想主要是將某問題視為整體,并在一定分類標準上將整體劃分為相應部分,以此達到快速解答問題的目的。如:在小學幾何教學中的三角形教學中,將所有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與鈍角三角形,此三類三角形直接囊括了所有三角形的特征。
2.3 數形結合
數形結合能夠巧妙引導學生結合形象思維與抽象邏輯,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概念,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實現解決問題的目標。如分數的算式1/4*1/5可借用圖形達到結果直觀的目的。將矩形分為數個1×1cm的格子,并用\表示整個矩形的1/4,用/表示整個矩形的1/5,可直觀看出兩者間的公共部分,即為兩者之積。
3、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實現的路徑
3.1 把握時機,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只有恰當把握時機,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才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如:在三角形的學習中,教師為每一學生分別準備4cm、5cm、6cm、10cm四個小棍,請學生隨機擺成不同的三角形。學生在動手操作時可得知只有4cm、5cm、6cm與5cm、6cm、10cm兩組小棍可擺為三角形,教師加以引導,教會學生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2合理選擇思想方法,高效解決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實際教學內容為案例,以數學問題出發,更好地提升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快速度。如:某商家在碼頭倉庫內部有一批貨物,當天,商家第一批船隊運走貨物的5/9,剩下貨物為240噸,問這一批貨物為多少噸?在解答此例題中,教師可根據問題特征選用數形結合思想進行解答。
4、結語
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既是教師授學生以“漁”的過程,也是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有效對策。對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深入教材,提煉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并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滲入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解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晶.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探索[J]. 新校園:閱讀版,2016(8):89.
[2] 姜丹.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