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福勇
【摘 要】高效教學模式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高效教學模式不僅能使課堂效率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學生在高效教學模式中,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落實自己的主體地位,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初中英語 實施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23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高效英語課堂教學尤顯重要。高效英語課堂教學之關鍵是平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情,給學生以語言實踐,突出課堂高效,提高學習效率。新課改下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應提高自身的英語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一、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軌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截然不同,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培養目標上來看,應試教育重視智育,而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從教學對象來看,應試教育突出的是少數精英學生的學習情況,而素質教育則是一種發展全體學生能力的教育;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應試教育圍繞著考綱而展開,素質教育則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從教學過程來看,應試教育強調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與做”,而素質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參與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參與,啟發學生的思維;從教學方法上來看,應試教育提倡題海戰術,講究“滿堂灌”,從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素質教育強調訓練學生的綜合技能,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提倡為學生減壓。
不難發現,轉變教學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因此,必須加快優化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實施,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優化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其內容與目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主要體現在知識、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個方面。重視知識與技能是英語教學一直以來的工作重點,然而,新的標準將情感、策略與文化引入教學目標,無疑使教學目標更加層次化與具體化,為初中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因此,加快制定與優化教學目標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基礎,是一項急需解決的任務。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拋棄原有教學目標中的弊端與不足,以新的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初中階段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每堂課目標這么一個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三、處理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關系
語音、語法、詞匯是英語知識的三大要素,技能是指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初中英語學習中,有的學生聽說能力很差,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來自學生本身,即學生不重視聽說,很少花時間去練習;另一方面來自英語教師,有的教師只重視英語知識的教學,忽略技能的培養;或是教師滿堂灌,使學生沒有機會練習聽說;再一方面,來自考試的內容,只重視讀寫,不重視聽說。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語言基礎知識,更要加強語言技能訓練,使他們既獲得語言基礎知識又能掌握綜合語音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及能力。不管從語言形式劃分還是從語音功能劃分,聽、說、讀、寫都是語言的核心內容。語音的口頭形式包括聽和說,書面形式包括讀和寫。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是直接運用聽說讀寫去完成的,語音、語法和詞匯是為他們服務的,可使語言交際更加順利、正確。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技能訓練應放在第一位。聽、說、讀、寫要全面訓練,但在不同的階段要有所側重,同時,由淺入深配以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初一年級要側重聽和說的習慣及聽和說能力的培養;初二年級還要加強聽和說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在此前提下開始進行詞匯積累,開始學習語法知識,為初三的讀寫訓練打下初步的語言基礎。
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隨著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逐步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種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所接受,而且在日常教學中正努力實踐,建立教學的互動模式。但由于這種互動模式處于初始探索階段,在具體操作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偏差,結果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結合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以改善師生關系為基點,以多維互動的教學方法為核心,以多元評價體系為保障,建構了一套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得到新的提高,達到了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新課標的評價體系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我們所有的教育活動,包括評價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展的潛能,有利于學生自主的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評價技術從過分強調量化轉向更加重視質的分析,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評價方式更多地采用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突出發展、變化的過程,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積極主動的態度。這種評價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
總體來說,身為英語教學工作者,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真研究基礎教學的新方法。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更加熟練的掌握英語教材的內容,保質保量地完成英語教學的任務,提高素質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玉梅.試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
[2]高曉靜.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4(4).
[3]周振興.高效初中英語教學課堂構建[J].科教創新導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