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玲
【摘 要】化學是初中生接觸的一門理科性學科,也是一門較為新穎的科目,所以想要學生重視化學學習需要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興趣,通過重塑學生對化學的概念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化學,愛上化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手段 優化方法 措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157
一、分層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識的能力總是有一定的差別。教學實踐中,如果用同種教學方法或向學生提出同一要求,將會出現好學生學習過于輕松,容易對化學產生輕視,后進生學習過于緩慢,對化學產生為難情緒的現象。鑒于這種情況,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實際,采用分層教學解決這一矛盾。每一個后進生,都是在某一個知識難點上與其他學生產生差距,在這些知識難點的差距日積月累,就造成后進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逐漸減弱,最終導致化學學習成績差。作為教師,我們的目標就是盡量延緩在這些知識難點面前學生的分化。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提高在于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創設的問題情境要貼近生活,直觀形象,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富有啟發性。化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化學實驗,講述化學故事、化學家的事跡、與化學相關的重大發明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己去認真思考,求得解決問題的正確答案。
三、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每個課本實驗,還要在適當的條件下根據需要補充實驗或實驗創新。如,緒言課中就補充趣味性實驗;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別補充有氣體、沉淀生成、變色、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第六單元課題一中補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鉛筆芯導電、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紅墨水等實驗;介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補充向自制的簡易天平中傾倒二氧化碳;介紹易燃易爆物質時補充氫氣的爆炸實驗及白磷的自燃實驗;介紹溶液時補充模擬“死海實驗”;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補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并改進,即將光亮的銅片在酒精燈上燒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時尾氣的處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點燃;做氣體的燃燒實驗時,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錐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緊,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點燃現象非常明顯,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鐵圈上。只有創造條件,尋找代用品讓學生動手完成每一個實驗。如蠟燭及其燃燒、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老師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學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就用面堿和醋在有蓋的塑料杯中進行;酸堿指示劑,可用果皮、鮮花自制。總之,只要是危險性不大的就放手讓學生去做,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四、精講精練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具有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萍,伏勁松.初中化學教學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2]劉明磊,《初中化學有效教學方法》,《讀與寫(上、下旬)》2013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