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由于教材滯后性,往往出現課堂枯燥和學生厭學現象。嘗試將學習激勵機制引入時事教學中,通過初中生自勵、他勵和互勵探索,有效彌補思想品德教材的滯后性,激發學生的時事學習興趣,不斷提升時事教學實效。
關鍵詞:激勵機制;思品時事;教學應用
初中思品課堂教學承載著初中生心理品質、法律道德、基本國情的知識傳授,也承載著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時事新聞解讀等任務。因此,初中思品時事教學是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樹立法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正確樹立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但是,在當前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由于教材滯后性,往往出現課堂教學枯燥和學生厭學現象。
我們知道,“激勵”一詞作為心理學術語,指的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筆者結合學生個體學習風格、學習態度、學習方式自我分析與改進措施等研究,構建了初中生自勵、他勵和互勵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學習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在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的應用,其實是初中生自勵、他勵和互勵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提升時事教學實效的過程。
一、自勵——激勵機制在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的應用
自勵就是激勵主體與客體的角色都由同一個組織成員來承擔的激勵類型。在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如何通過學生自我激勵來激發學生學習時事的興趣,享受時事學習,最關鍵的是要將那些貼近學習生活實際、時代特色鮮明的重大時事熱點問題放到課堂中,旨在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
如:在時事課堂教學中引入新聞播報,讓學生在每節思品課上利用課前幾分鐘,以播報的方式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收集的國內外重大時事事件或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時事見解,合理評價新聞背景。自我激勵是激勵的最高境界,對個體的發展影響至深。學生通過課前自我收集、自行篩選時政新聞,培養了學生對時政的觀察力;通過上臺播報,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鼓勵學生自己表揚自己,有利于樹立自信,培養縝密的語言表述,增強學生學習時事的主動性,這對于邏輯思維的訓練有著很好的效果。
二、他勵——激勵機制在在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的應用
他勵是激勵主體與客體的角色由不同組織成員承擔的激勵類型。我們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和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為依據,在時事教學中構建了榜樣激勵、情感激勵、積分評價激勵、榮譽激勵、目標激勵、競爭激勵、星級晉級激勵等等多種形式的他勵體系。具體選擇性介紹如下:
1.榜樣激勵
利用班會課,我組織學生觀看“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最美孝心少年”等新聞;通過課堂時事情景創設,播放正能量的新聞人物、網絡人物等,師生同時觀看,營造氛圍。以榜樣新聞人物的力量來激勵、感召、引導學生腳踏實地,認真學習,以此凈化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斗志。實踐證明,篩選健康向上、正能量的時事資源,讓其成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榜樣,從榜樣中吸取力量,是榜樣激勵機制在時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2.積分評價激勵
為引導學生主動地去關注新聞時事,學會搜集和整理相關的時政內容。通過在班級定期組織一次時事政策知識競賽,讓學生快速區分時事類型,如:政治、經濟、科教、體育、文衛等。時事政策知識競賽的激勵機制主要是使用“學生積分制”。根據時事問題的難易程度給回答正確的學生加1~5分,在“積分制”的催發下,學生在時事回答方面主動性增強,上課氣氛明顯活躍起來。每月結算積分制,獎勵每月積分前十名的同學。這樣一來,學生學會定期收看新聞并做好記錄,認真搶答,再一次讓積分評價制度活躍時事教學課堂。
3.競爭激勵、星級晉級激勵等
“時事之王”是我在時事專題復習課中采用的學習“計策”,也是競爭激勵、星級晉級激勵等的具體表現,具體操作如下:①先有評價激勵,每堂時事專題復習課在一些環節實行小組記分,對小組適時給予評價激勵;②之后一方就是守擂方,其他小組便是攻擂方,兩者間進行“時事之王”爭奪賽;③倘若有小組率先達到十次優勝,教師會給優勝小組頒發獎狀(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
④一學期累計下來,時事冠軍小組將榮登榜首。老師會為他們拍小組合影,進行完美的亮相。
三、互勵——激勵機制在在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的應用
所謂互勵,就是組織成員互為激勵主客體的激勵情形。互勵的前提是同儕之間都有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讓每個激勵客體認同這種追求,形成共同的目標預期。倘能如此,則互勵的機制當會自然形成。如:從時事評析題入手,營造互勵氛圍。學生在校接觸最多的是同班同學,這其中就潛藏著一種亟待開發的互勵資源,在時事評析題解題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為單位,營造互相督促、互相勉勵的激勵氛圍,讓學生多角度分析時事新聞,在探討中促使學生之間既競爭又幫扶,既點贊優點又勸誡缺點,形成團隊的信念且持之以恒,則學業水平各異的學生將都能從中獲得前進的力量,由此產生積極的時事學習效應。
總之,在時事教學中,應用初中生學習激勵機制,無疑會為我們的初中思品時事課堂增光添彩。但是,時事課堂教學激勵并非越多越好,它還要考慮公平公正、學生內驅力等問題,它的應用存在著一定的局限與不足。故而,在時事教學實行激勵的過程中,出現激勵漲落現象是正常的,政治老師需要做的是修正與強化,而非懷疑或放棄,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趙國雄.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21).
[2]李猛.對思想品德課學習激勵機制的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8).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激勵機制在初中思品時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FJJBK16-518)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