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希英
摘 要:隨著新的初中物理課程改革標準的實施,學生在物理課堂中興致的培養被再次強調,而一堂課興趣的激發點就在于課堂導入。一個好的有效的課堂導入不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新課的興趣。但在目前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學生興趣不高、導入與舊課復習銜接不恰當、新課的情景設置不切合等問題。因此,深入探討多種導入方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協助解決一線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導入方法應用不利等問題,是提高學生對于物理課興趣的基建。
關鍵詞:課堂導入;初中物理;實驗
“首屬印象”是指人們對于事物的第一印象,同時也是對事物未來的“刻板印象”形成的關鍵所在,第一印象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人們對待該事物的態度。同理,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當中,如果初中生對于新課的首屬印象是“這節課很有意思”,那么在接下來的新課講授當中,學生對于新課的興致就會很高,我們在講授的過程中也會事半功倍;但是,如果學生在一開始對于新課的印象為“這節課很無趣”,或者“我不懂老師說什么”,那么在接下來的課堂講授過程中,學生對新課的接受度就會下降,我們的講授過程也只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首屬印象”形成的基礎就是課堂導入,筆者將以三個常見課堂導入方法來闡述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高效應用導入方式。
一、實驗演示導入
“實驗”是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當中的一大特色,是有別于文科大類的一項標志,同時從以往的教學過程經驗所得,初中生對于實驗課的接受程度要明顯高于普通講授抽象知識的課堂。初中生正處于對多方面好奇的階段,對于直觀實驗課的興致與理解都相對較高,因此,較好地應用“實驗”的優勢,利用實驗來導入新課,既符合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特色,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對于新課理解度的有力出發點。
例如,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節課,我就將真空罩、抽氣泵、鬧鐘等實驗器材帶入教室中。在正式開始講“聲音傳播原理”之前,我將鬧鐘設定時間,在空氣下響鈴,使學生記住聲音的大小,接著,我重新設定鬧鐘的時間,將鬧鐘放置于真空泵中,將真空罩中的空氣抽干,請同學們觀察在真空罩當中的鬧鐘鬧鈴的聲音,并將其與在空氣狀態下聲音大小做比較。以“鬧鐘響鈴實驗”的演示方法進行“聲音傳播原理”的導入,能夠迅速引起學生對于物理課堂的注意力,同時從“鬧鈴聲音大小”現象的角度出發理解“聲音傳播原理”。
二、溫故知新法導入
《論語·為政》篇中孔子曾言:“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從古到今都很被推崇,可見,“溫故知新”對人成長過程的重要性,同時,在初中物理課堂的學習,溫故知新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溫習舊知識的同時引入新課,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舊課的復習,也可以增強對于新課輕而易舉的理解,在我們講授新課的過程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拿《浮力》這節課來舉例,我在對學生進行講授“浮力”定義的時候,利用之前講授的課程《二力平衡》來進行導入。并通過實驗讓學生可以觀察到雞蛋在清水中沉入燒杯底部,在鹽水中處于懸浮狀態的現象。接著對學生進行復習導入,通過對《二力平衡》的復習可知,在清水中雞蛋受到向下的重力,在鹽水中雞蛋同樣受到向下的重力,并且向下的重力是相同的。雞蛋在鹽水中懸浮,在受到向下重力的同時,要受到一個向上的力,而這個向上的力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浮力”。這樣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對于《二力平衡》知識點的復習,另一方面也利用學生對于“二力平衡”的理解來開啟了《浮力》這節課。
三、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情境設置或者利用多媒體播放器,進行聲音、圖片等的情節帶入式的導入方法,帶學生入情入境直觀感受到很難帶到課堂當中的材料。因為情境導入直觀形象的特點,所以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散學生的思維。由于初中物理知識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所以在進行初中物理課程講述的時候,利用生活情景進行導入,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
例如,我在導入《光的折射》這節新課時,就利用多媒體播放器投放與“海市蜃樓”有關的影視資料和圖片,構建“海市蜃樓”的直觀情境,再利用學生對于“海市蜃樓”這種奇觀異景的興趣,吸引學生對于“海市蜃樓”形成原因的探討,從而導出本節新課《光的折射》。“海市蜃樓”這樣的奇觀異景能夠很快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探求“光的折射”原理的主動性。
總之,每一堂新課的講授中,課堂導入都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身為一線的初中物理老師,我們的職責不單是將新課程的新的物理知識講授給學生,還包含如何做好新課的導入,引起學生興致,如何做好已學知識與新課的銜接,如何構建新課導入的情境等方面的工作,這些同樣對我們有著很高的要求。因為,一個好的初中物理課程的導入,是學生對于解鎖新課、形成興趣的第一把鑰匙,也是學生對于新課提高接受度的第一把鑰匙,同時也是我們把握好一節課節奏的首要關鍵。
參考文獻:
[1]閆霞.淺談初中物理新課程導入方法:以《光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6):149-150.
[2]包宇.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課堂導入方式的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