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教育部對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愈發重視,這一素養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分析了核心素養對高中生的意義,為探索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教育中的落實,從數學教材出發,探討了教材設置中應具有的教育性、科學性與學生適應性,結合實例,并提出了核心素養與教學結合的路途,以期提高高中生的數學能力,為國家輸送合格人才。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材;核心素養;思考
一、 引言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國家對于高素質數學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高中數學作為高等數學學習的基礎,對于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因此,高中數學教育中,核心素養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這一能力包括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有巨大影響。而這一能力的培養,除了需要高中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在教材中全面落實。
二、 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知識能力、創新能力、情感品質已經成為新時代素質教育的目標。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過于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教育則被忽視。對于高中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這是新時代高中數學教育的目標,它除了培養學生數學知識如抽象思維、推理、運算、空間想象能力外,還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思想,包括利用數學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創新思想,所以,核心素養的培養將極大地促進高中生日后學習、工作發展的進步。目前高中階段數學知識難且繁雜,學時較少,而數學在高考中處于絕對拉分科目的地位,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學生成績而忽視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也是單純的采取題海戰術去學習,不僅如此,數學教材在設置中往往是理論知識結合常規例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學生的培養非常不利。但是,短時間內通過老師改變教學方式或者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非常困難,而可以從教材開始,在不改變原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可以在相關知識點引入合適的實例,在教材中滲透核心素養知識,從而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 教材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1. 體現出教育的意義:教師的目的是教書育人,同樣教材的目的也是從學科中育人,教材的編寫應體現出教育的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經濟高速發展,各種新理論、新技術日新月異,學生的學習環境也發生巨大改變,其思維方式也不同于往前,變得更加開放且有個性。所以,為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教材應具有以下改變:第一,根據教材知識點,以課程要求為基礎,仔細探討數學核心素養,制定培養雙向表,對于不同的知識點和章節制定不同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中,可以按照集合的定義與特點、集合分類、特殊集合、集合的運用進行編寫,結合生活實例,要求在老師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觀察分析能力、運用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在教書的同時育人,同時根據時代發展對教材不斷進行完善,讓教材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第二,制定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在日常教學中處理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教書育人這一教育目標,在教材編寫時注意數學知識的原理,體現出數學的力量,當然也應選擇學生熟悉同時感興趣的內容,如對“三角函數的運用”編寫時,挑選旅游景點作為素材,構建學生對景區山石的角度、位置計算的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學習知識,還可以提升數學能力去探索數學的領域。
2. 符合教學的科學性:教學的科學性是教材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必不可少的元素。高中數學不同于初中小學,不僅難度增加,邏輯性更強,也更加抽象。因此,在數學教材中,必須具有科學性,知識點必須嚴謹而不能有絲毫疑惑,難度梯度設置合理,主要可以從以下方向出發:第一,嚴格保證知識點的準確度,編寫人員應充分掌握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對所有原理、概念不能有絲毫疑慮,對于相關符合公式保證其規范性,不可出現錯誤,語言應簡潔易懂,如人教版高中數學“空間立體”編寫時,編寫人員應完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對于空間立體命名、表示符號應符合規定標準,不可隨意改變,并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空間立體,讓學生更容易進行學習;第二,教學知識點應具有連貫性,編寫時知識點的排版應先易后難,按照知識的遞進進行合理安排,不可顛倒順序,如空間的學習應排版在平面知識之后,從而避免知識點的斷節,這樣教材中前后知識點互相聯系,在層次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3. 適應學生自身的特點:高中數學教材具有普遍性的特點,而不同高中生之間有很大差異,所以除了要符合教學科學性以外,還應符合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在落實對高中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時,教材的編寫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特點,使教材難度或內容量符合學生的承受能力;另外,教材的設置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快樂學習。如何進行呢?首先,教材應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例如人教版的數學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版塊,必修教材是學生發展的基本需要,學生從中獲取基礎,選修則是必修教材中不同知識點的擴展,難度較大也更深入,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條件進行自主選擇學習,這樣更利于他們的發展,學習壓力也大大下降;其次,教材中選取的實例必須經過驗證,檢驗其是否符合高中生自身特點的需要,而且應根據時代發展,引入科技訊息,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最后,教材的編寫應具有靈活性,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對所用教材進行適當修改,提出符合學生教學的方案和內容,明確教材的每章每節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及時進行總結和討論,并對于一些現在學習的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技巧進行補充。
四、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是重中之重。本文從高中數學教材編寫出發,對高中數學教材中落實核心素養進行思考,在高中數學教材的編排中,應體現出教育的意義、符合教學的科學性,同時應適應學生自身特點的發展,跟上時代的發展,從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掘自身潛能,促進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貫徹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峰.高中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
[2]施榮佳.高中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意義及培養方式[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2).
[3]朱安全.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變式教學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3).
作者簡介:盧長生,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