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各領域正大步邁向信息化時代,實現在大數據的支持下高效科學地完成工作。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作為傳統的一大領域,教學與信息大數據相結合在教育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教學模式也迎來了一定的改革,逐漸由教育者為中心轉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筆者將在本文中以初中化學的教學為研究對象,淺談數據支持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案例。
關鍵詞:初中化學;數據支持;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案例
一、 數據支持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現狀
縱觀各國教育行業的改革,無一例外的是美、英、日等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以及相關教育部門正在教學信息化的路上進行著探索,并有一定的成效。以日本的研究成果為例來談,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在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教育方面的經費大大提高,關于計算機設備的引入以及互聯網工程的建設有了極大的進步,同時也營造了師生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的大數據環境。英國利用信息技術的“產業大學”構筑其國民終身學習的良好機制,另外,德國、捷克等國家在大數據支持下的教學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就我國數據支持的教學發展情況來看,北上廣等發展程度相對高的城市在這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響應時代需要,相繼建立了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
融入信息大數據是教育領域的一大改革,除此之外,教育模式的更新與改革也值得一提,尤其是從傳統的以教學者為中心轉為以學習者為中心。在這種模式的教學下,更能夠使學生深刻地掌握學習技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 關于數據支持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初中化學教學案例
化學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較高的學科,初中化學教育對于中學生塑造物質觀、化學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初中化學教學奠定了學生對物質認識的基礎,提高學生對學科的掌握很必要,關于中學化學的教學,目前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結合當前教育發展的特點,結合信息大數據,突出學習者的主人翁地位。
(一) 初中化學教學要以學習者為中心
1. 教會學生看
雖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高的學科,但是任何實踐都需要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更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的輔助的作用。對于化學這門學科,首先要教會學生看,預習教材,例如初中化學中關于化學元素的種類等可以通過提前預習進行記憶,提高上課的效率。老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起著指導、引導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學生兩種物質的反應情況時,老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例如反應會產生何種物質,有何種現象等,從而使學生有目的地去“看”。
2. 教會學生聽
學生作為主體,對于教師傳授知識的“聽”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應該體現在課余時間。在以學生為主的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認真聽講,還要對發言的同學進行認真傾聽。另外,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還要教會學生在聽中思考。例如同學在進行質疑時,其他同學就要認真聽該發言同學提出的問題,并加以思考判斷,結合化學實驗以及教材上的知識和老師的講解進行判斷,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突出教育本質。
3. 教會學生思
行思結合,才能真正學以致用。自主學習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就初中化學而言,學生往往會將更多的關注投入在現象上,從而忽略了本質,例如在化學反應2Al+6HCl=2AlCl3+3H2(箭頭)、2Al+2NaOH+2H2O=2NaAlO2+3H2(箭頭)中鋁可以和酸堿都進行反應,同時鋁的量的多少生成的物質也不同,學生不能夠只觀察到反應的現象,更應該深入思考發生不同反應的原因,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物質的了解。
4. 教會學生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學知識就是為了能夠在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化學不僅是一門實踐性很高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應用性較高的學科,學生作為接受科學教育的群體,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應該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起來。例如在初中化學中,可以學到如何防銹、如何去除水壺的水垢、如何防止腐蝕等,將化學理論靈活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期望達到的目標。
(二) 初中化學要以大數據為支持
1. 初中化學教學要結合多媒體進行
加強信息化的教育環境,能夠促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形式的形成。作為近年來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加強教育同信息大數據的結合。以信息技術為重要媒介,進行化學教學。例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利用電子計算機等工具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明確地掌握反應規律,在沒有實驗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實驗過程展現在同學面前。
2. 加強網絡授課等多種教學形式
近年來,慕課等網絡教育型軟件越來越受到大眾的熱捧,其突破了傳統課堂時間、地域的限制,增強了學習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單靠傳統課堂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信息大數據具有廣泛性、靈活性、快捷性等特點,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例如在化學教學中,傳統課堂由于時間等的限制,可能存在一些同學對實驗過程沒有完全細致的進行觀察,此刻通過信息大數據,他們便可以對實驗過程進行反復觀察,促使其發現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 建立網絡師生聯系
師生聯系不僅存在于課堂上,還應該滲透在學生活動的各個過程,利用信息化大數據,建立網絡上的聯系,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體現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可以是建立化學學習討論小組,營造信息化問題解決環境,方便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三、 總結
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給諸多行業領域帶來發展的平臺,作為傳統行業的教育業,同時也是推動國家發展、人才輸出的重要行業,更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結合大數據進行教育形式的改革,同時吸取西方教育的先進之處,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一改傳統的“教師為主”為“學習者為主”,中學化學作為一門理性學科,兼具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為一體,以大數據為支持,促進學生對物質深入的認識,對學科的進一步了解以及學習技能的掌握。
參考文獻:
[1] 周洪宇,易凌云.大數據時代教師教育的變革[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1):7-12.
[2] 雷云鶴,祝智庭.基于預學習數據分析的精準教學決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6(6):27-35.
作者簡介:
宗華,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嘶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