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社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這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初中數學學科的特點,初中數學教學要抓住變與不變,變主要指改變,不變則指必須抓住、不能擯棄之本。本文將對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的變與不變兩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新形勢;初中數學教學;變;不變
一、 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的變
(一) 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
將統一組織教學轉變為動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初中數學的學習內容比較抽象、相對枯燥,如果學習動機不強,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所以產生學習欲望,激發學習動機尤為重要。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數學進行自我構建,整體認知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就要讓學生有一個驚訝的過程。學生對新知識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學習,研究。但是學生的學習動力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在師生交流中激發、培養。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回歸于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悟與數學知識的關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 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
將教師一方的輸出,轉變為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填鴨式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大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改變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教師既要提問,還要允許學生提問,在師生共同提問,共同思考中進行數學學習。和以往的先教后學不同,轉變為先學后教,更有針對性,也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教學成果。教師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加入實驗操作,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具體的操作或游戲中,利用成就和榮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好奇和猜想,鍛煉學生持久的鉆研能力。
(三) 變老師提問為“多邊”提問
學習過程不應該是單一地理解、記憶數學知識,還需要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互相提問。問題是數學知識探究的心臟,是學生能力培養的源泉。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多多創造提問的機會,提問要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要達到弄懂數學知識的目的。提問可以是老師對學生的提問,也可以是學生對老師的提問,或者是學生之間的提問,各學習小組之間的互相提問,提問可以追問、深化,主要讓同學們自己去解答。老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引導學生多思考。
(四) 變鞏固知識為自我表現
將大量的重復練習轉變為自我表現,作業是初中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但機械練習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激情。自我表現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鍛煉表現力,凸顯個性,增強自信心。自我表現可以是請同學來出幾道原創的數學題來考考老師和同學們,也可以是請同學當小老師來評價同學們的解題,或者為同學們講解題目等。自我表現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展現最好的自己,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承認,同時也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五) 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新
將運用知識轉變為實踐創新,可以幫助學生打破課本的局限,突破經驗的枷鎖,不做知識的奴隸,而是做知識的主人。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敢想敢做的精神。教學活動是否成功,主要取決于這一階段的成果。所以,教師相當于探險隊長,需要設計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積極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突破局限,發散思維。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開放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六) 變檢查知識為互相交流
將教師檢查轉變為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機會。學生們在交流中,可以實現思維的碰撞,出現多種思路和思考方向,拓展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之間的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取長補短。
二、 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的不變
(一) 創設情境不變
初中數學內容相對枯燥,作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老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設計合理、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愉快地開始新知識的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緊扣教學內容,要合情合理,有梯度,還要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探索,有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知識,獲得知識與技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 自主探究不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的知識經驗,比從老師講授獲取的來得深刻得多,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也提升了能力,還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師要堅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并不是讓學生完全擺脫教師,而是鼓勵學生先自主學習,在出現問題時,教師及時出現,給予必要的指點。只有真正做到自主探究,才能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三) 課堂訓練不變
課堂訓練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熟練程度。教師要保持每堂課上都有至少十五分鐘的訓練時間,引導學生利用新知識獨立解決數學問題,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這樣的課堂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知,鍛煉應變能力,還能讓教師及時知道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利于教師課后有針對性地輔導和布置適合的課后作業。
三、 小結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繼續保持創設情境、課堂訓練、自主探究等必要的、有效的教學方式不變,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變老師提問為“多邊”提問、變鞏固知識為自我表現、變運用知識為實踐創新、變檢查知識為互相交流。要在實踐教學中認真思考,積極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軍.新形勢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2).
[2]馬海靜.新形勢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點滴思考[J].情感讀本,2017(35).
作者簡介:
戴紅梅,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國際學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