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是一種教學活動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從而滿足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需求,所以,文章從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中化學;教學應用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組內討論以及探究等方式,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需要有其他的手段加以輔助,通過合理化條件的運用,推動學生競爭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的綜合發展。
一、 將學生作為主體
新課程背景下知識學習并不單純是知識的記憶,而是要求學生自主建構并且展開積極的思考。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核心,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起到了引導作用,指明學生思考的重要方向,確保學生思維活動能夠順利地進行。在整個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從三個層面加以調控。首先是控制環境,主要是對課堂情緒的掌握,避免課堂秩序失去控制;知識控制,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升所講解知識點的針對性;思維控制,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課堂內容上,使得學生可以保持最佳的思維狀態。教師在整體把握課堂的基礎上,要放手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使得學生能夠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
比如在《硫與氮的氧化物》這部分內容的講解過程中,首先要創設課程情境,提出問題:課程之前學生已經通過金屬和化合物的學習掌握了元素化合物學習的基本方法,并且具備了知識重構的基本能力。學生利用教師所提供的相關信息,能夠掌握硫與氮的氧化物作為大氣層當中的污染物,是酸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通過實驗展開獨立探究:第一個錐形瓶內放入大約50ml的蒸餾水,并且注重對其形態進行觀察;將火焰靠近第二個錐形瓶,在火柴頭充分燃燒以后馬上將火柴取出,并且快速蓋住瓶口,晃動錐形瓶,檢測出錐形瓶內部液體的pH值;第三個錐形瓶中加入二氧化硫水溶液,和過氧化氫稀釋溶液進行混合,然后測量混合后溶液的pH值。再次,合作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此時教師拋出問題:二氧化硫溶于水中,體現出了可溶性酸性氧化物的普遍性質,那么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還有哪些其他的性質?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加強互動溝通交流,輔以酸雨的圖片,使得學生能夠對酸雨危害性有更加客觀而又清晰的認識。最后,得出評價:這個環節當中,教師要檢驗每個小組的研究成果,并且提出“脫硫”的設想。
二、 鼓勵學生討論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以及討論,并且能夠獲得相應的化學知識,教師需要對學生分組,通過小組的方式展開學習。在分組的時候,教師需要堅持組間同質以及組際異質的方針,使得小組之間能夠展開交流與溝通。課前讓學生自學課程內容,加強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然后再展開討論,交流彼此對于課程內容的困惑以及問題。然后,教師需要讓小組選派代表講述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以此實現學生自主探究。
比如,在“鋁金屬材料”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并且做到學以致用,教師需要組織學生討論日常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化學問題;鋁制器具無法用來盛放堿水、醋以及酸梅湯,假如長時間放置這些物品,鋁制容器就會出現腐蝕的情況,針對這個情況分析具體的原因。教師問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且最終得出結論,Al2O3是一種兩性氧化物,兼具了酸性與堿性的特征,然后教師讓學生到課堂上講解自己的看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演講能力,同時也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 合理分配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成績、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展開合理分組,保證小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當中,小組人數按照班級總人數來確定,最好每個小組保持6人之內,并且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從而產生合理化的組合,提升學生參與能力,組內的成員之間要加強合作、互助,借此提高學生合作能力。
四、 結語
從本質上看,小組合作教學是將學生作為核心,將解放學生天性作為根本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采用組內競爭、幫助的途徑,拓展學生的潛能,從而實現將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于即將掙脫父母的束縛。進入高校開始獨立生活的高中生而言,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對于其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景森.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75.
[2]耿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加強小組合作學習——關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4(7):11.
作者簡介:
楊玉梅,云南省麗江市,麗江市古城區大研街道麗江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