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同學們高考成績的高低,同時由于高中數學的上課的特殊性,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生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大量的數學名詞和相關的數學概念,這對我們的老師來說是一場不小的考驗。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通過運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可以更快地幫助我們的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從而保證我們的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一個好成績。本文以數形結合為例向廣大考生介紹高考備考的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讓更多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投入到這種教學模式中去,幫助我們的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提高解題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中數學;命題趨勢;備考策略
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我們國家的教育已經從基礎教育過渡了精英教育的程度,為了保證選拔人才的公平性,高考成了千萬莘莘學子不得不去面對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了。
高中數學作為高中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在高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好數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由于數學科目的邏輯性比較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們的邏輯思維的連貫性和思維的嚴謹性。這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數形結合的廣泛運用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們的課堂參與感,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數形結合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的老師們更好地探索出一條符合當下教育環境的道路,幫助我們的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學習的角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消除對于數學教學的恐懼,能夠有機會在更深層次的教育中尋找屬于自己的成功。
我們的研究分為以下幾個模塊:第一就是數形結合教學運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第二就是數形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第三是針對當下的問題找出相關的原因;第四是探索符合當下發展的數形結合的新模式。
一、 數形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方法
我們采用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大面積的走訪調查幫助我們的調查人員更快地掌握當下學校使用數形結合的上課模式的普及情況以及當下學生們在數形結合的上課模式下上課質量的反饋,同時可以通過學生的反映,我們應該可以找到相關問題的所在,方便我們后期工作的開展。由于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對于我們的后續工作開展的針對性有很強的借鑒性意義。
二、 數形結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 高中生數形結合的解題能力不強
我們的學生很多時候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并不會帶上自己的思考,忘記了學生學習的真正目的。對于老師來說,積極的引導是我們應該想到和做到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想要改變一種思維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加上高中的學生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很少給我們的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二) 高中生運用數形結合的做題方法時容易出現問題
通過大量的教學實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學生在運用相關的數形結合的方法解題時很大程度上都會由于相關理論知識不夠熟練,導致自己的做題出錯。當問題出現時,我們的學生開始懷疑數形結合的做題方式,這就導致了我們相關教學工作在學生之間不容易開展了。
三、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尋找相關問題的原因
(一) 高中生數形結合的解題能力不強
一方面是由于這種新型上課模式,我們的老師針對相關的上課技巧掌握不夠熟練,沒有能夠將這個意識及時地傳遞給我們的學生,幫助我們的學生建立起相關的解題概念。另一方由于長期的上課模式的灌輸,導致我們的學生對新型上課模式的抵觸情緒比較普遍,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們工作的開展,同時由于學生思維的固化,并不能夠準確認識到數形結合的優勢。
(二) 高中生運用數形結合的做題方法時容易出現問題
由于數形結合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創造性加經驗來共同完成這一項任務,經驗是需要大量的實踐進行積累。這個過程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能夠有一定的耐心,只有通過長期的鍛煉才能夠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四、 探索符合當下發展的數形結合的新模式
(一) 更新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
我們的老師應該加大相關的模式的培訓力度,應該通過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跟相關課改的專家積極聯系協調,通過對學校老師的培訓能夠加快相關的課改進度,幫助我們的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盡快適應當下的上課新模式。
(二) 注重貫穿始終的數形結合的解題思路的思維鍛煉
我們的教師要有意識培養我們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解題思維,從更加貼近實戰的角度進行課程的設計,幫助我們的學生更快地掌握數形結合的相關技巧,保證他們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三) 加強應試訓練,掌握得分技巧
1. 難題爭取多拿分—知道一點寫一點,不知道也要寫一點
一道高考題做不出來,不等于一點想法都沒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識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徹底失敗,應盡量將自己知道的寫出來。例如,涉及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問題,一般只要聯立直線與圓錐曲線方程,消去一個未知數(如y),然后寫出這個一元二次方程(假如二次項系數不為零,否則要討論)的判別式和根與系數的關系,哪怕后面一點都不會解,也已拿到本題三分之一的分數。
2. 克服“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老大難問題
有些學生不怕難題不得分,就怕每題都扣分,例如在代數論證中“以圖代證”,盡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譯為“文字語言”,得分少得可憐。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3. 要正確處理難題與容易題的關系
近年來考題的順序并不完全是按先易后難排列,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造成“隱性失分”。解答題一般都設置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入口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盡量做到中等題少丟分,難題多得分。
五、 小結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一一詳細的分析,只是希望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究,讓更多的人能夠加入討論中去,能夠更好地完善我們的授課模式,幫助我們的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梅穎穎.以“史”為鑒探趨勢,觀“今”備考尋策略——全國高考數學學科命題探究及2016備考策略[M].課堂內外(高考金刊),2016年第5期.
[2]張逸然.分類討論思想在高考綜合題中的體現和應對策略[M].考試與評價,2017年第10期.
[3]盧艷華.2010年高考數學全國Ⅰ卷分析及高三數學備考建議[M].考試與招生,2010年第10期.
作者簡介:
卓秀華,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