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桑
摘要: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是要掌握一定的文字基礎,運用優美的語言和語句來表達,提高文字功底和寫作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寫作教學階段,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即由寫話過渡到寫作。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以來,促進了我國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即促進了理論、實踐的進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改變單一的課堂講解,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的寫作主題,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寫作方法、選材構思、遣詞造句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優秀的文章。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培養小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其能夠樹立起寫作的信心,同時針對寫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代表性的詞語和句式,要引導小學生養成收集的習慣,逐漸的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寫作資源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寫作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不能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更不能按部就班,要將多種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上。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鼓勵學生去學校開放的圖書館進行閱讀,從課外書籍中挖掘寫作資源[1]。例如:在學習《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時,對于這個主題的寫作教學,老師在教學開始為學生講解好寫作的要求,然后就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寫作,至于這個熟悉的人可以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或者同學、朋友,也可以是課外閱讀中的一個人物,還可以是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等,但是人物及其事跡必須是真實的,而不能憑空捏造。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還充分挖掘了多種寫作資源,更好地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教學環境,激發創作情感
小學生生活比較簡單,無非是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兩部分。但是在簡單的生活當中,小學生仍然能夠對生活產生一些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進而通過寫作表達出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要在一定的課堂環境中進行,所以這就需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情感。良好的教學環境首先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需要積極的互動交流。其次課堂氛圍輕松融洽,鼓勵每位學生暢所欲言,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創作情感[2]。例如:在進行《自己的課余生活》的寫作時,老師在語文課堂上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結合自己的課余生活來表達,可以是自己在課余時間參加了什么活動,有什么樣的意義,大家紛紛說出自己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課余生活用通順的語句記錄下來,學生在記錄的同時感受寫作的快樂。
三、通過觀察,培養學生寫作目標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觀察,通過自己的所看、所聞以及所感來提高寫作效率和興趣。例如,在學習寫作《我喜歡的 》這個題目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知道自己想寫什么,怎樣寫,拿來了一盆花,讓學生觀察花的葉和頸、顏色與形狀等,學生都圍了過來,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寫作目標。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描述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通過這種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積極動筆寫作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經常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想象用筆寫出來,對其內容進行具體的描述,表達自己的感情真實,使自己編寫的語句通順,能夠正確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四、利用日常教學,積累寫作素材
在開展小學寫作序列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教學資料的整合,夯實學習基礎,提升學習綜合效果。積累教學素材不是簡單的堆疊教學材料,而是要通過創新整合的方式,將高質量的教學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知識,提升對寫作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后,記錄下自己善于接受的知識,為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打好基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素材已經轉變了過去的局面,各種信息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態勢,如何甄別這些教學素材,選取最優質的教學材料,不僅僅需要學生自身付出努力,教師同時要做好引導工作[4]。例如:在學習文章《夜鶯的歌聲》時,其中就蘊含了大量精彩細致的描寫,包括“大道兩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片,空曠的后花園里,燒焦的樹垂頭喪氣彎著腰?!钡缺憩F手法,對于這樣的精彩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五、運用多媒體情境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手段,它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發展方向。未來的課堂教學方式發展趨勢將由目前的“以教為主”變為“以教為輔”,以學生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獲取知識和能力為主的“人本主義”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詩歌《瀑布》一課時,在初讀課文時,我先借助音樂形象渲染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課堂氣氛隨著聲音的變化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學生們被深深吸引住了,整個思維仿佛都跟著作者走在參觀瀑布的路上[5]。接著,“山路忽然一轉”,便利用多媒體將瀑布的畫面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讓學生們在動的畫面中從視覺上感受“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隨著參觀隊伍的走近,將畫面由遠漸漸拉近,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一座珍珠的屏”“如煙、如霧、如塵”。這樣,不但讓學生懂得作者是“先聽其聲,后見其形”,而且知道作者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同時讓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瀑布的雄偉壯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氣氛既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做了較好的情感鋪墊,而且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增強了學生的美感體驗。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在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引起語文教師的注意,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還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注意收集寫作的素材,多參與一些生活活動,獲取自己的體驗,只有不斷的實踐才能逐漸的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春艷.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及改革措施[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2(07):170-171.
[2]武賢.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17,11(09):102-103.
[3]姜俊瑜.關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探究[J].寫作成功之路(中旬),2016,15(25):119-120.
[4]張洋紅.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策略[J].寫作成功之路(中旬),2017,14(06):137-138.
[5]李煒瑋.探析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策略[J]. 中國職工教育,2016,05(18):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