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高度重視學生的興趣激發和能力培養,化學作為自然學科在初中階段的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革新教學模式進行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教學,以初中化學為載體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動手實踐能力;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中必須創新教學方式,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基礎性內容開展側重于動手實操方向的優化設計,使學生可以一邊動手一邊學習,尤其是可以深度挖掘化學教材中關于實驗的內容來指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化學學科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和提供科學有效的實踐平臺供學生練習,化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依據初中生的身心發育規律采取“生本化”教學法,構建以助力學生動手實操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學科教學方案,從而真正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轉變化學學科授課理念,增強動手能力培養意識
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我國各門課程教學的薄弱環節,容易被教師忽視,化學學科也不例外。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化學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授課中更多側重于指導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理論知識或者掌握一些關鍵解題方法,使他們可以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學生也多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等的發展,導致我國化學學科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此時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集中初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發散他們的思維,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勢在必行。
例如,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在實際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生活中的素材更好地增強課程內容的親和性,這樣更容易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也更容易促使學生在良好氛圍下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如講解“燃燒和滅火”章節內容時,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時教師可以指定預習任務,要求初中學生搜集關于“火災”的案例并分析成因,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實驗教學給予初中學生正確科學的指導,促使學生在做動手實驗中高效開展自主性動手實操訓練。
二、優化初中化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
如果一味地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學生的興趣會進一步被削弱,教師正確處理好學生和課堂教學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初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核心驅動力,化學教學準備工作必須增添趣味性的教學因素,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形式總結經驗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初中生積極主動學習化學知識,在個人興趣的驅使下初中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升。
例如,化學學科主要研究化學物質的性質和應用,依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可以借助情境創設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課堂提問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初中學生參與動手實踐的興趣。如教學“水的凈化”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導入,帶領學生學習系統的知識,形成個人的理解和認知后可以展開動手實驗,根據所學知識來設計實驗,提供實驗所需的各種器材,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探索。
三、重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在整個初中化學知識體系中,實驗部分內容占比較大,在助力學生動手實操能力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掘化學教材中基礎或者關鍵實驗,教師要全面設計和科學引導,明確實驗操作流程,確保化學實驗的安全有效進行,真正把培養初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作為化學學科教學的核心內容。在化學教學中加強理論教學和提供實踐機會具有統一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深度學習,提升初中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力度,有利于凸顯實驗教學的價值。
例如,實驗作為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必須進行有效教學,以“二氧化碳的制取”為例,教師可以示范科學的化學實驗操作流程,確保初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在對相應實驗原理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等形成深刻認知的基礎上,需要依據教材內容準備實驗器材,要求學生預先準備含有碳酸鈣的物質像雞蛋殼、大理石或者熟石灰等等,嚴格按照實驗流程進行規范操作,實驗完成后需要總結實驗寫出實驗報告,從而養成科學的實驗研究習慣。
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左邊為二氧化碳生成裝置,右邊是檢測是否是二氧化碳的驗證裝置。
總而言之,整個初中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深度融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和探究,真正把化學知識內化為個人能力,針對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改進、優化及創新,切實將初中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的培養作為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劉小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初探[J].名師在線,2019(29):85.
[2]常學維.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