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婷
【關鍵詞】 高效課堂;學習興趣;師生關系;教學模式;學習方
法;作業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71—01
高效課堂,簡單來講,就是指課堂教學效率比較高,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學習的效果更好。也就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低投入”,學生在學習中的“高產出”。現階段,高效課堂成為了每位教師堅持不懈的追求,探尋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也早已經成為了每位教師關注的焦點。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深厚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來,進而推動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或者與生活相關的知識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通過相互溝通,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進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在進行討論時,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激發他們進行數學探究的興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作為師生間雙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活動,這種交流是以信任為基礎,以情感為載體的。師生間關系融洽,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不但教師樂意“教”,學生也樂意“學”,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為此,教師要放下架子,既做關心學生的朋友,又做學生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為此,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達到愛屋及烏,“怕”能達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學習任務。
三、開創新式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往往是以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動講解為主,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了被動接受的一方,這樣,在知識學習上就會出現學習效率低下,課堂知識不能夠舉一反三等特點。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當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開創新的數學教學模式。首先,針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在新的數學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應當扭轉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當中的主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表現隨時掌握方向和進度,使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授課前,鼓勵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對即將學習的新內容進行預習,在對新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在接下來的課堂講解當中就會事半功倍。其次,在數學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適當壓縮其講解的時間,將剩余的大多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討論,進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負責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樣就能夠使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得到提升,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們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進而使課堂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四、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是一個需要師生共同完成的過程,想要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教師除了要采取一些方法措施之外,還應幫助學生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生學不好數學可能有各種原因,而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其中一個,盲目地學習不但會使得他們的學習效率低下,而且也會讓他們提不起對數學的興趣。所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慢慢地引導學生,教會他們一些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這樣,學生學好數學也會容易許多。總之,數學是一門基礎而又重要的課程,初中數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學好初中數學,無論是對教育事業還是對學生以后數學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愛上數學,學好數學也就會更容易。
五、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
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布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布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布置過多作業”的惡性循環,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應付作業、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