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言科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109—01
所謂的高效課堂是指教師在課堂上能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認識到高效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努力打磨自己的教學技巧,力爭使自己的數學課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必須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并圍繞這個目標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發現并總結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們改正,并利用專業能力針對性地探究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通過改進數學教學方法,改善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能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
其次,教師要根據數學教材的內容,選擇活潑生動、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
最次,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的備課,選擇兼具嚴謹與活潑的教學結構,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小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創設契合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教學情境,對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對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具有非常大的意義,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之一。
例如,教學“負數”一課時,由于學生首次接觸負數的概念,所以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筆者就針對性地設計了一個比較切合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情境:今天早晨老師出門的時候帶了十元錢,出門碰到熟人給了我負十元錢,請問現在老師身上有多少錢?學生在聽到問題之后稍微有點驚訝,但是很快就反應過來,紛紛問老師是不是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情境,由于這個問題比較契合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就讓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情境,進而從問題情境中明白負數的含義和運算原則之一,加負數就等于減去正數。隨后筆者在課件上展示了一個汽車運動的動畫,汽車向前跑了五十米,筆者對學生說:大家思考一下,這輛汽車向后跑了多少米?學生經過剛才的問題情境提示,已經知道負數的相關知識,再順著教師的思路思考一會之后就知道:負數不僅可以表示數量上的增減,還可以表示正方向和反方向。
三、精選適合學生學習水平的習題
講解新知識時,教師除了講授教材上的例題之外,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新學到的知識點。要想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教會學生運用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教師就應該在提高練習的質量上下功夫,選擇典型的、適合學生水平的習題。
例如,在講授“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時,講解完因式分解法的例題之后,筆者給學生留了如下幾個習題:(1)(2x-1)2+3(1-2x)=0;(2)(1-3x)2=16(2x+3)2;(3)(x2-6x)-7=0。這幾道題目并不是很難,但是卻集中體現了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方法和思路。比如,換元法,展開之后再進行因式分解和直接分解法。這些習題還對學生以前學習的公式進行復習,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提高學生對舊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對構建高效課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進行補充。為了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筆者經常通過檢查學生隨堂練習完成情況,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的差別,所以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對教師講述的新知識理解程度就有所差別。同一節課下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能已經在掌握新知識的基礎上擴展了新的能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能是僅僅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和鞏固,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甚至還不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教師僅僅通過提問是無法完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所以,只有通過適當的練習,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才能讓教師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