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寧平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學前教育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將過程性評價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實際應用展開闡述。
【關鍵詞】學前教育 數學教學 過程性評價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147-01
學前教育作為教育領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產生重要作用,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評價方式,在學生的學習、教學中發揮著獨特性,筆者分別從:過程性評價內涵、過程性評價方式、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應用對策,三方面展開研究。
一、過程性評價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中共同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但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十分重要,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而且通過良好的評價方式還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教師需要采用過程性評價,可以讓學生得到教師的鼓勵或者是糾正,進而提升掌握知識的能力。
所謂過程性評價,實際上是指評價者(老師、同學、自己)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結果、認真程度、問題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定,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使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采取相應對策加以解決,通過過程性評價方式可促進學生不斷發展與進步。通過過程性評價可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反映出來,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與總結,將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其中更好地完成學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基于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下,“以人為本”理念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師不應僅僅將目光放到學習成果方面,而是充分響應“以人為本”理念的號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過程性評價方式
綜上筆者對過程性評價內涵進行了闡述,過程性評價方式通常可分為行為態度性評價、合作探究性評價、參與教學性評價、完成作業性評價,詳情如下。
(一)行為態度性評價
顧名思義,行為態度性評價主要對學生的行為態度展開評價,例如:抬頭聽課、不講閑話、認真筆記、不看小說、態度端正等,這些均屬于態度問題。通過對學生行為態度評價的強化,使學生呈現在一個最佳學習狀態,使學生自信心充分增強。例如:學生小明在數學課堂上不是講閑話就是惡作劇,教師發現這一現象便對該學生進行了經常性表揚,自此之后小明進步更加明顯,約束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逐漸增強,并且能回答許多課堂問題。
(二)合作探究性評價
合作探究性評價作為過程性評價方式之一,是指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困難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并主動幫助學習差的學生。將合作探究性評價運用到學前教育數學教學中,主要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加以評價。
(三)參與教學性評價
參與教學性評價貫徹到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當中,如:學生能積極舉手發言,主動參與討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應對各種層次的學生加以關注,有些學生深層次參與學習,有些學生表面參與學習,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采取不同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完成作業性評價
完成作業性評價主要對學生課后鞏固、課后時間投入等情況展開評價,教師在課堂評價中應對作業的完成質量、次數、速度均采取不同的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應用對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政府組織與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視,但學前教育本身涉及的服務領域較廣,增加了學前教育的難度。在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中,還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多元化評價方式加以構建,激發學生積極性、給予學生充分思維空間,發展學生學習能動性,詳情如下。
(一)對多元化評價方式加以構建,激發學生積極性
經筆者研究,我國傳統教學評價中,教師通常采取考試形式來評價學習效果,對學習結果加以關注。隨著時代的發展,僅僅掌握理論知識難以滿足時代需求,在新課程標準之下,“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系逐漸形成,因此教師在過程性評價中應建立在相關基礎上,合理評價學生的人生規劃能力、社會責任感、價值判斷力。
將多元化評價方法運用到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中,應將課前問題進行設置,對學生思維表現水平、學習興趣加以考查,對學生表現加以記錄;另外教師還應采取有效手段對學生探究興趣充分激發,鼓勵學生利用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加以評價。例如:銷售每噸甲產品可獲得利潤5萬元,每銷售一噸乙產品可獲利3萬元,如若該企業同時生產這兩種產品,已知:每噸甲產品需要用到A原料3噸,B原料2噸;每噸乙產品需要用到A原料1噸,B原料3噸,由于該企業對原材料的應用有明確規定,一個生產周期內A原料的使用不可超過13噸,B原料使用不可超過18噸,問:該企業可獲得的最大利潤為多少?這一題目主要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進行考查,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過程時,不應過于注重結果的準確與否,而是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及思維方向、解題能力加以考慮。
(二)給予學生充分思維空間,發展學生學習能動性
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評價中,不應單單注意到學習結果,還應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展開評價,例如:學生在學習幾何問題時,在相應條件束縛下,無法立即得出答案,或者無法充分證明結果,盡管如此,教師應對學生的解題思路加以考查,如:是否理解題目意思、是否可作出輔助線、是否能提出新的解題方法,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綜合情況而逐漸在課堂中引入過程性評價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同時也便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效把握課堂教學進度,并能夠反思課堂教學情況,使得過程性教學評價方式能夠在數學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宋麗艷,劉秀波,鄭坤.論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6-7.
[2]溫斌.過程性評價教學改革過程中關于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建構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228-229.
[3]劉麗紅.過程性評價在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