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英
【摘 要】學生聽課后獲取知識,在練習階段或者課后作業練習的情況怎樣,需要教師進行批改,找到學生失誤之處,分析原因,查漏補缺,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就數學作業批改,提出了一些認識與做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作業批改 策略探究 高效課堂
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數學教師精心組織學生學習數學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去獲取數學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習過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數學問題。其中,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所做的練習題,教師要對學生的習題進行批改,看學生做題的情況如,獲得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息。而數學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是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教師通過對作業的批閱,可以有效地知道學生學習情況,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批改作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用得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用得不好,也會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
一、認識批改作業是重要環節。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通過“對話”教師可以從中得到教與學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同時也有利于調整教學內容的進度,學生可以從作業檢測中了解對所學內容掌握的程度,確定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式方法。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整個課堂的時間全部讓老師上課教,而學生的練習的作業,只有老師在課下去進行批改作業;學生上課聽,課下做作業。多少年來一貫制,教學改革的熱門課題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特別是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其實數學教學的改革應包括作業批改的改革。因為批改作業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二、作業批改存在問題的原因。
初中數學作業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隨著數學改革的深入進行,以及時代對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明顯地暴露出作業“全批全改”存在的問題。
1.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初中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改。特別是現在,由于學校布局調整,進行篩選后留下的學生基礎差,人數多,如果一個教師任兩個班,每班按50—60人計算,每次要批改100—120本作業;若每次留4個題,一次要批改400—480道題,若每本作業平均用2分鐘,就要花去3個多小時的時間。尤其是批改幾何作業,還要花費更多的一些時間。再加上平時小測驗、單元測驗、班主任工作、備課等忙得團團轉。探索教學改革的時間難以保證,要談教學改革談何容易。
2.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素質教育下突出的特點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可是作業的“全批全改”是在學生頭上的“緊箍咒”。使他們天天忙于按時完成作業,不管對與錯。學生主動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壓抑。
3.師生雙方獲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平時作業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很差,因為學生為了老師“批改”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由于時間緊,教師批改作業常用“?、x、—”等簡單的符號,學生由這些符號只能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作業的“全批全改”教師很辛苦,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又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所以,改革數學作業批改方法應當受到應有的重視。
三、批改作業方法的幾點嘗試。
布置作業,批改作業不僅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還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設計,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能使師生雙方及時接受正確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做作業和批改作業的目的,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但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所以筆者作了以下建議:
第一,數學教師可以采用隨堂批改作業。每一堂課,數學教師在各個環節中,都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練習,以檢查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況,數學教師也可以在本節課的當堂訓練環節中,適當布置一定的練習題供學生去練習,并且在課堂里對那些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采用集體討論答案,當堂集中統一批改。
第二,數學教師在作業的批改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分成小組批改。數學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分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去合理進行分組,選定一名學生為組長,組織本小組同學,進行作業批改,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后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每次上課前幾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同時,組內可以對那些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來,組內進行討論,并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或小組匯報典型范例及錯題情況。
第三,數學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要進行抽查式調閱,以掌握學生批改的情況,以及學生做題的情況。由于學生的人數增多,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采用親自批改,有時難以做到,因此數學教師采取抽查批改與將學生叫到老師的面前批改結合起來進行批閱,其效果更好。數學教師要注意,學生批改的作業要進行抽查,看學生批改的情況如何,有無錯改或漏改等方面進行了解。因此,數學教師對小組批改后的作業要進行抽查,了解作業和批改的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明顯問題要復批或面批這是必須的。
第四,數學教師要將信息小組的匯報,及時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幾名同學組成信息小組,其主要任務是:匯集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時同全班進行交流;每一單元教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信息小組總結正、反兩種典型,向全班同學作交流。以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幾點嘗試,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師變獨角演員為導演,充分發揮了教與學雙方的雙邊活動。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策略淺談,《群文天地》 2012年08期,杜琴
[2]小學數學教學常規,《中小學管理1994年09期,張佐才
[3]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作業批改的策略,《小學教學參考》 2011年33期,張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