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蓉
【摘 要】自義務教育得以廣泛普及之后,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大班額”特點變得越來越突出,幾乎所有班級人數都在45人之上,還有一部分辦學水平較好的學校班級甚至超過了70人。“大班額”教學所帶來的教學問題有難以實施有效的學生管理、教師無法兼顧每一個學生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與新課改所提出的“個性化教學” “生本教育”背道而馳。正是在這一矛盾背景下,人們提出了“小班化”教學方針,旨在以小班化教學來落實生本教育。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探索,從靈活調整班級人數、補充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精心布置數學作業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 小班化教學 實踐探索
一直以來,數學學習已經成為困擾初中生的一個主要難題,這是因為數學難度抽象度、邏輯性之高使得部分數學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課堂學習,在課后也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導致學生積累的疑難問題越來越多。新課改重新規定了數學教學課程理念,認為數學教育的課程宗旨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所以教師必須要考慮每一個初中生的數學學習需求,使其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數學成功。從這個層面來講,小班化教學不僅是解決大班額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也是讓初中生獲得學習成功,實現快樂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靈活調整班級人數
調整班級人數是實現小班化教學的基本方式,學生人數偏少是小班化教學的基本特征。從某種程度來說,班級人數直接影響著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若人數過多,那么教師便很難監督、管理所有學生,部分學生也會受到視力、聽力等影響而遺落數學知識點,也有一部分學生會走神、打盹等;但是,人數過少,學生與教師之間也無法展開有效互動,甚至會缺乏探究氛圍。因此,在實施小班化教學時,教師應靈活調整班級人數,以合理人數來確保小班化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在“勾股定理”一課中,筆者便在班級人數為32人,與班級人數為56人的班級內實施了數學教學,發現人數為32人的班級的整體聽課效果要更為優良,超過90%以上的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性質與應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有效引導提前得出正確的數學結論。但是,在人數為56人的班級內,筆者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會交頭接耳,說悄悄話,教師也無法監管所有的學生。由此,筆者認為,學生人數在30-40之間的班級的聽課效果會更為優秀,也更便于教師實施教師監督與教師調控工作。當然,具體情況還需根據各個學校、班級的實際情況而定。
二、補充小組合作教學活動
即便是在小班化數學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來組織初中生展開有效的數學探究。實際上,一些學生數量眾多,無法調整班級人數的初中學校,通常會選擇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來從另一層面上實現小班教學,這是因為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初中生在組內探究數學知識,完善數學思維,還能夠讓他們彼此監督、相互鼓勵,在合作學習中實現共同進步。在小班化教學中,教師也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活動來促進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讓初中生在組內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
如在“反比例函數及其圖像”知識教學中,筆者便將4名學生分為一組,小組座位可以“圓桌型”、“團團坐”等空間位置展開,鼓勵他們利用自己在“一次函數及其圖像”一課中所學到的描點法與圖像法來初步探索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特征,并根據圖像總結反比例函數性質。在探究中,筆者會提供幾個具體的反比例函數公式,學生應先自行繪制圖形,列出函數與自變量表格,然后繪制直角坐標系與函數圖像。待學生個人活動結束之后,他們便要在組內對比圖像異同,根據圖像總結函數性質。由于小班化下的初中數學人數較少,所以筆者能夠全面觀察每個小組的探究情況,當小組遇到學習難題之時,便可舉手示意,筆者會及時提供指導與幫助。
三、精心布置數學作業
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基本目的是促進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初中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來精心布置多層次、多樣化的數學作業,以個性化數學作業來促進初中生的異步發展。眾所周知,數學作業是讓鞏固學生現有知識能力,幫助學生檢查與甄別知識盲點的重要內容,也是最基本的數學教學活動,以個性化數學作業來實施小班教學,不僅可強化小班化教學效果,還可讓初中生真正享受到學好數學的樂趣。
在布置數學作業時,筆者常與本校其他數學教師合作,綜合整理網絡數學習題、數學練習冊習題、歷年中考題等多個題庫中的數學練習題目,將其根據難度、知識分布來進行專題整理,初中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來選擇相應的數學練習,在練習中鞏固自己的知識結構。另外,筆者還會以數學實踐作業、知識收集等多種數學練習來布置數學作業,增加作業的豐富性與趣味性。
總而言之,小班化教學勢必會成為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改革發展趨勢,教師應主動順應改革潮流,全面剖析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各個問題,以小班化教學來真正促進初中數學教育的素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哲浩.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有效性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169-170.
[2]沙青青.淺談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有效性實踐探索[J]理科考試研究,2017,24(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