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建華
【摘 要】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讀圖內容占有很大比例,通過地圖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地形地貌和地理現象。地圖是與地理共同發展的,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這是地理的一個特點。地圖中包含了許多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初中生在學習地理時要想有很大的進步,首先就必須能夠看懂地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地理讀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讀圖意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地理 讀圖能力 培養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提高初中生的地理技能,利用地圖等教學工具,提高初中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地圖作為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工具,能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地理知識,通過培養學生讀圖能力,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地理興趣和地理水平,進而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地理教師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注重提高初中生的地理技能,利用地圖教學工具,提高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讓初中地理真正發揮作用。
一、加強地圖講解,培養學生讀圖意識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對教材中地圖的講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引導學生從地圖中探索知識。
例如:在學習《認識地球》一課時,教師可為學生出示地球儀和世界地圖,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大小,能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南北兩極、經線、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并掌握南北半球、高、中、地緯的劃分標準,理解經緯網并根據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培養學生讀圖意識。可為學生創設情境,如果你是船長,你的輪船在海上遇險了,你會如何向救援船隊報告輪船所在的位置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二、加大讀圖訓練,鍛煉學生能力
有道是“熟能生巧”,初中生剛剛接觸地圖時,難免會感覺無比復雜,對國家省份和地形地貌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讀圖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在各種科學有效的練習中,鍛煉自主探究地圖的能力,并通過對地圖中的重點和關鍵點進行記憶,提升學生地理水平。
例如:在學習《亞洲的自然環境》時,本文內容包括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和復雜的氣候兩個部分。課程的內在要求是通過學習亞洲的地形、河流和氣候特點,學生能夠遷移到其他大洲。學生對地形圖有一定了解,但了解不深,運用不自如。因而專門設置了學生對地形圖判讀的指導,以期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本課的學習對于其他大洲地形的分析是有著非常重要意義的。教師要求學生閱讀亞洲的地形圖,可利用情境活動,或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總結出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知道亞洲地形和河流流向的特點,明確地勢與河流流向之間的關系,會運用分析亞洲地形和河流流向特點時所用到的方法解決北美洲地形和河流流向,學會遷移地勢和河流流向。教師在設置問題時盡量要淺顯易懂,把大問題化解成一個個小問題,步步深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而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三、重點圖型詳細點撥,培養初中生的讀圖技巧
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僅要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還要符合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求掌握的知識也有所不同。比如,對于初一的學生,我會讓他們掌握基本的讀圖和識圖;對于初二的學生,我會教他們繪制基本的圖形等[3]。我在教學中會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合理選擇教學方式,爭取班級中的學生都能夠在地理課堂有所進步。地圖中有很多重點內容需要詳細講解和記憶,針對這樣的圖形我通常會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記憶,如趣味教學法,不僅將知識教給學生,還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課堂中成長,這是初中地理教學需要達到的目的。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他們的讀圖技巧。例如:在講《世界人口分布》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大致掌握什么地區人口稠密,什么地區人口稀疏。當學生在整體上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后我還會進行拓展提問,比如為什么這些地區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地區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讓初中生自己去分析和總結,可以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鼓勵學生使用地圖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任,我會適當地引導學生,給予他們幫助。
四、運用畫簡圖的方法,突出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是很重要的,當學生對地圖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就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指一指、畫一畫,從而加深對地理事物的印象,以便讀圖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時,可以通過填充圖冊練習填圖,也可以讓學生一起繪制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地理簡圖,使學生形成空間概念,鞏固所學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例如:在講我國主要山脈、河流和地形區的分布規律時,我就邊講邊繪,讓學生邊聽邊繪。將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在我國空白地圖上先勾畫出來,再將我國主要的大江大河勾勒出來,最后填注我國主要的地形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一幅學生自制的簡易中國地形圖就有學生自己完成了。這樣,不僅能使各種地理事物在學生頭腦中打下深刻烙印,還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為今后學習各種地理知識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就會對這一知識點產生深刻的記憶,有助于學生利用世界地形地貌分析各大洲出現的各種地理現象的原因。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覷。作為地理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重文輕圖”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地圖思維和良好的讀圖習慣,使學生在遇到地理問題時,可以借助地圖進行有效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讀圖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許麗英.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169-170
[2]徐越.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途徑分析[J]好家長,2018(05):93-93
[3]李艷.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探析[J]中華少年,2018(01):71-71
[4]高俊.探討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方法[J]考試周刊,2016(06):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