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艷
【摘 要】沒有創新就沒有閃光的思維火花,學生不歡迎毫無思想漣漪死水般的課堂。新課標下的數學教材整合就是要激活學生的多樣性思維,讓我們的高中數學課堂變成學生思想馳騁的廣闊空間。因此,對新教材的優化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多年的數學教師,下面筆者淺談一下對高中數學教材整合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 有效教學 整合
教材整合在數學教學中,所謂“為我所用”,就是依據生活實際和自身的有效教學需要,依據課程標準整合教材。最根本的是要依據學生有效學習的需要而整合教材,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習實效。但是,由于同一個班的學生數學學習基礎各不相同,對數學學科的愛好程度也有很大差別,因此,以有效教學目標整合教材就成為操作性教學疑難問題。以有效教學理念整合教材內容,應從學習的難易度整合,從宏觀教學的高度整合,從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的順序上整合,從訓練能力的基本過程上整合。
一、必須以有效教學理念整合教材內容
有效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生源狀況的實際出發。例如,對于生源較差的學校而言,這一學校的數學組就應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內容,把基礎性“了解、掌握、理解”的內容編成校本教材,在夯實學生雙基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基礎性能力,并在復習階段加進較難的內容進行練習和訓練,使全體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扎實有效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從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有效掌握抓起,并且在課時教學中規范有效教學過程和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性、學習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激發和培養,從而獲得有效教學。對于重點高中學校,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該校的數學教師應把數學教材內容按單元內容,分成若干部分授課,一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重點講解;二是學生似理解又有問題的內容通過咨詢課來完成;三是學生能通過預習或課后復習掌握的內容,讓學生自學掌握;四是把一些與現代科學技術、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性綜合知識,在每單元結束時進行授課,并配有綜合性、情境性、應用性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盎然,視野擴大,并適當地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教授和指導,使全體學生數學成績普遍提高。總之,要整合數學教材內容,必須依據學生實際,特別是要從整體性學習數學的水平著眼、著力于有效學習效果。
二、要從學習的難易度整合教材內容
高中學生在學數學時,直觀性較強的知識易于理解掌握,而抽象性概念和公式因難以理解往往死記硬背,難以提高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因此,先直觀后抽象,先分析性認識后綜合性認識,先化繁為簡、再由簡到繁,依此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整合教材內容。當然,如果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則可以先引導學生突破難點,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既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以用節省的課堂教學時間進一步訓練學生較高級的能力,此種整合教材內容的教學策略適用于優秀班級的有效教學。
三、調整教學知識來整合教材
面對具體、真實的教學情境,教師需要靈活變化教學順序、結構和內容,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根據需要,打破章節的順序和結構,在具體的內容呈現上也可以“做文章”,絕不能“照本宣科”,將“靜態”的知識內容不加任何處理地帶到課堂教學中去。例如,在講授“三角函數線”的內容之前,可以將有向線段的內容提到這一部分內容之前教授,因為有向線段的內容是理解“三角函數線”相關知識的難點所在,講解有向線段的定義以及表示之后,學生便明白有向線段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而線段是沒有正負之分的,所以用有向線段來表示正弦、余弦、正切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學生所理解。另外,教師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料,優化整合,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也使學生的學習方式隨之發生改變,進而有效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運用教學知識整合教材,應當注意把握那些運用相同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或理解的內容,以其思維方式歸納整合,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學習效率。問題是教學的“心臟”,可以說沒有問題就沒有數學。提不出問題的學生不算是好學生,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概括他做學問的體會時說:“求學問,需要問;只會答,非學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當學會“問”問題,只學會“答”,并不是掌握了真正的學問。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巧妙設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荷南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費耐登塔爾認為,反思是數學思維的特征,是數學創造的動力。反思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如對解題思路的反思、解題方法的反思、解題過程的反思、問題本身的反思等,反思能促成有效的思維遷移和升華。強化反思意識,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通過能力訓練的基本過程整合教材內容
在課時教學中、要從單元教學目標把握能力訓練的基本過程,以此過程的需要整合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往往以對核心數學概念的理解能力為起點,進而理解和掌握公式或原理的形成過程,并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數學邏輯思維方式,同時在此基礎上應用這些原理和公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是教材內容的呈現順序往往忽略這一過程。這就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思路歷程進行教材內容整合。同時,在解題訓練指導中,也要按此邏輯過程給予有效指導。真正夯實基礎性知識和技能,教學既要源于書本,又要活于高于書本。所謂活,就是思維方式要活,要有數學智慧和靈感。所謂高,就是以能力駕馭知識,又以知識提高能力。
總之,教材整合是教材再創造過程,必須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和課程改革的指向,根據學生實情調整教材,根據教學內容調整教材,大膽刪減教學內容,適度拓展教學內容,有效組合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白麗.淺談高中數學教材整合的兩大原則[J].中外交流,2016(8).
[2]高敬軍.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