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瑜
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小學生是中國未來的接班人,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他們需要接過繼承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接力棒,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在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內涵的同時,讓民族魂成為中國人民的脊梁。現階段,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成為了每一個教育者不容推辭的責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指導
前言
在小學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教育中,涉及到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最多的就是語文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讓中華民族的文化被不斷傳承,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本文就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
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繼承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是由華夏文明經過上下五千年的熏陶發展演變而來,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其中有晏子使楚的智慧、有荊軻刺秦王的膽識、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也有盛唐的浪漫,宋朝的豪放與婉約等,這些傳統文化被歷史銘記,代代傳承和發揚。在小學階段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內涵,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與精神。
(二)增加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近年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多數孩子們沒有興趣去研讀中華傳統文化,就算是讀傳統書籍,也是以盲目背誦為主,沒有深入地去理解傳統文化中的深刻內涵,實際上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人類進步是無法割舍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帶領學生領略古代中央集權、小農經濟的風采,擴寬學生的視野,同時還能從傳統文化中體會到詩經,漢樂府民歌,唐詩宋詞的藝術性以及明清小說的趣味性。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這其中有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孔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使者的人際交往能力。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可以靠語文教學來提高。除此之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愛國的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從歷史中吸取經驗,養成積極樂觀,永不言敗的人生態度。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滲透傳統文化教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認知能力比較弱。在課上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基于此教學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并且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到新的知識。
比如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可以利用編寫字謎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體會漢字的趣味性。如錯,錯,大錯特錯,這種讓人感到迷惑的字謎,需要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此外還可以通過象形法讓學生觀察“男”字,在田里彎腰出力的人,就是男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主動了解漢字的積極性。
再比如教師在講解《春曉》這首古詩的時候,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古詩的詩句制作成文字,用圖片加文字組合的形式投射到屏幕上,然后帶領學生朗讀古詩,再仔細給學生講解詩句的含義。當學生了解了詩句的含義之后,可以引入古詩詞的韻律學習,讓學生觀察古詩的音調,觀察古詩的韻律,并且引入一些擴展內容,比如對聯的韻律學習。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帶領學生領略傳統文字的優美,有利用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創設情景,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學生出生在信息時代,往往很難體會到古代小農經濟的文字與詩歌的美。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重回古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動態圖片向學生展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畫面:李白靜靜地站在原地,看見朋友上了船,消失在了自己的視線中,讓學生想象自己是詩人,現在馬上就要同自己的好朋友分別了,沒有手機,沒有火車的年代,再見一面就可能是三五年之后,或者是這一輩子也沒辦法再遇到了,感受這種送別帶來的悲傷的感情。通過想象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然后朗誦古詩,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韻味,飄逸,以及詩人送別朋友時候的心情。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詩歌,散文,傳記的魅力。
(三)結合課外資源,擴展傳統文化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教育,上課的四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還要結合課外資源,擴展傳統文化教育。
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訂購一些有價值的書籍,比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詩經》等有價值的古詩詞本,或者是成語古詩少年版,讓學生養成課下積極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好習慣。
其次是讓學生觀看有價值的影視作品,比如《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代與現代的巨大差別,體會古人的在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分析能力上的智慧。
最后是在平常生活中,教師家長應該督促或者是帶動學生去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學習書法,感受漢字的魅力。學習古箏,琵琶,陶笛,揚琴感受中國傳統樂器的魅力。通過結合課外資源,教師可以更大范圍的擴展傳統文化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與教師應該善于引導,而不是強迫學生去閱讀,去觀看,去學習。
三、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增加語文教學的藝術性與趣味性,可以領悟到詩詞歌賦的魅力,以及傳統的禮儀與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師應該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詩詞歌賦的意境,結合課外資源,擴展學生的視野。只有教師家長的不斷努力,學生的默契配合,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張培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式[N].科學導報,2018-03-16(B02).
[2]吳堃.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良傳統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2):163-164.
(作者單位:興寧市永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