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榮
摘 要:閱讀是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基礎,甚至可以說語文教學是建立在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是提升基礎學習的學習技能,另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愛好。閱讀是通向語文殿堂最直接,也是最本質的方式,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摻假。根據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提出幾點具體可行的教學辦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提升;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有兩大重點:夯實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當然都是建立在培養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的。閱讀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技巧,也屬于基礎知識。對課文的學習,屬于閱讀;課下的自主學習,屬于閱讀;其實學習其他學科,也可以歸結為閱讀。因此,閱讀不是語文的專屬,但是卻需要在語文中加以鍛煉,這是非常有使命感的一件事。學習好語文的閱讀,對學習歷史、政治,甚至是物理化等理科內容也非常有幫助。提升閱讀能力要從了解能力開始,清楚學生現有水平,才能實現有節奏的拔高。還要了解學生的閱讀取向,更喜歡怎樣的內容,據此來培養讀書興趣,不僅在課堂上注意培養閱讀技巧,更要展現“功夫在其外”的教學理念,利用好課上和課下的時間。
一、以教材為基礎,提升閱讀技巧
教材是學生最容易接觸到,也是必須深刻學習的內容。利用這部分文章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能夠實現雙贏:既夯實了基礎知識,又提升了技巧。以教材為基礎,不妨讓學生作為第一解讀人,根據自己在課下的理解,對文章進行剖析。教師要選擇其描述較好的地方進行表揚,培養學生自信心。再者,學生即使有一些閱讀技巧,也知道如何表達。當教師發現學生在講解課文時,有一些優點,可以對應閱讀技巧,進行重點講解。這樣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能給其他同學樹立榜樣。以教材為基礎,一定要重視整體閱讀。因為課文往往會被分析得很詳細,甚至出現零散理解的情況,整篇文章變得不連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閱讀整體必須具有靈魂和中心,絕不能支離破碎。以教材為基礎,將一些閱讀技巧以學習內容的方式提出,給出科學的命名和解釋,讓學生學起來也更有成就感。以教材為基礎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借助課后習題,鍛煉閱讀能力,也作為一種檢查方式。將課文當作閱讀內容來學習,也便于和其他素材的結合。因為很多文章都是從一些書籍中節選的,學生若是對這篇文章有興
趣,會去閱讀這本書,甚至是同類的文章,也是興趣培養的“導
火索”。
二、以讀書為練場,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必然要有對象,僅僅局限于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讀書、讀好書才是練場。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篩選適合自己的書籍,從書籍的內容到書籍的難度等,并且要培養讀書的興趣,以讀書為樂,才能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在備課時,根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列舉出幾本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或是本文作者寫的,或是相關內容的文章。學生在課下閱讀時,能夠代入情感,在有一定基礎上閱讀,提高閱讀效率,而且有助于理解課文,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另外,課外閱讀時,學生的心理負擔比較小,不會因為擔心時間、效率問題而急匆匆,反而會處于一種快樂的學習狀態。閱讀時,心態越是放松,其效果越好。如果精力足夠,可以安排“閱讀周”等活動,或者設立“閱讀角”等地點,讓學生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地讀書,并且有小伙伴一起討論和分享,成為一項集體活動。一旦形成閱讀氛圍,會影響和作用更多的學生。
三、以寫作為依托,增加閱讀積累
寫作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感想,應該用筆記錄下來。會讀書不一定會寫作,但是一般能寫作,就會讀書。因為要從書籍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因此,寫作可以是閱讀的升華,在不斷錘煉中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后,寫讀后感,將閱讀的內容沉淀下來,表現成文字被記錄下來,這也是一種財富。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不去思考,這樣的閱讀是低效的,也不容易產生代入感,只能是閱讀量的增加,對閱讀技能的培養效果甚微。所以閱讀要和寫作結合起來,用寫作來督促閱讀思考。
四、綜合藝術因素,增加閱讀趣味
閱讀除了寫作作為支撐之外,還可以結合其他的藝術形式,如音樂。將閱讀作品和音樂結合,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共鳴,能渲染更多的人;還可以與畫作結合,圖畫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文中的形象,更加直觀。與畫作的結合也能成為美術課上的亮點,每個學生用畫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然后對這幅畫解釋,會收獲驚喜。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從日常教學入手,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愛好,養成課下閱讀的好習慣,將其作為一種樂趣和享受。更要與寫作結合,展現閱讀過程中的思考。綜合更多的藝術因素,讓讀書成為一件有魅力的事。
參考文獻:
[1]陳其仁.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5).
[2]劉芳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J].今日科苑,2010(2).
[3]馬景堯.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3(5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