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秋玲
摘 要: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是教師帶領學生享受藝術審美、發展文學知識、提升人文品格的重要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的意境,加深自身對詩歌的情感體驗,并使學生將詩歌內化為自身的文藝積累。通過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研究,來試圖為大家揭示出一條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詩歌意境;情感體驗;文藝積累
在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充分體驗詩歌意境;加深學生對詩歌的情感體驗;將詩歌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文藝積累,是詩歌教學的三個重要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意境分析,為學生解讀詩歌意境;組織學生朗讀詩歌,用以加深情感體驗;利用背誦的方法,將詩歌內化為學生的文藝積累,使學生通過詩歌教學,獲得了高雅的語文修養。以下就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利用意境分析為學生解讀詩歌意境
對于詩歌的意境分析,我們應利用藝術性的語言啟發學生產生聯想,讓學生在想象思維中體會詩歌中的藝術境界。在意境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用語言創設詩歌所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揮想象、體會意境。之后,我們要對詩歌中優美的語句進行描述,讓學生通過詩歌語句豐富自己的想象空間,拓展自己的思維,從而最終進入詩情畫意之中。
例如我們在《田家四季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先用語言為學生描述了田園中的畫面,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想象一下。我們在高山底下的一片田園之中,田園邊上有彎彎的小溪水,旁邊是我們的住房,莊稼就在田野里生長,這樣的環境美不美呢?”學生都一致回答這樣的環境很美。我再讓想象自己置身于這田園中,讓學生根據《田家四季歌》中四季的田園景物的描寫,體會詩歌中的意境。學生們結合詩歌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春天草長鶯飛的景象和麥苗、桑葉的翠綠;想象夏天農家的辛勤勞作;想象秋天里的豐收時節,農民的喜氣洋洋;想象冬天里田園的雪景和人們身穿冬衣的樣子。之后我對這些景物進行了藝術語言的描繪,如炫美的蝴蝶飛舞在青青翠草叢中、辛勤的農民展開忙碌的耕耘等,讓學生發展語言素養,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了詩歌的意境。
二、組織學生朗讀詩歌加深情感體驗
為了讓學生對詩歌產生深入的情感體驗,朗讀這一教學手段是最好的途徑。在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中,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夠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詩歌的情感內涵,讓學生在鍛煉朗讀能力的同時,豐富自身情感。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需要教師為學生對詩歌中的韻律、重音、節奏等要素進行指導,使學生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體現出詩歌的情感色彩。
例如我們在《靜夜思》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我們指導學生朗讀第一句“床前明月光”時,要把重音放在“床前”二字之上,之后的“明月”利用正常的語調和語速朗讀,在“光”字的朗讀,要較輕,并拉長“光”字的讀音,給人展現出一種作者在月夜進行沉思的意境。對于“疑是地上霜”的朗讀,要把“疑是”二字較為輕讀,并在“是”字之處適度拉長,給人一種疑問的感覺。“地上”二字正常朗讀,到了“霜”字加強重音,用以呼應第一句的輕音。在“舉頭望明月”一句,“舉頭”二字要較為舒緩地朗讀,并稍作停頓。“望明月”三字連續朗讀,在“月”字加強重音,用以突出作者的形象感。在“低頭思故鄉”一句,“低頭”二字要用較為低沉的語調朗讀,與“舉頭”呼應,“思故鄉”要用較為平緩的語調朗讀,在“鄉”字適度拉長,體現出詩詞之外的思索。這樣的朗讀指導就可以有效地體現詩歌感情,使學生獲得了真摯的情感體驗。
三、利用背誦的方法將詩歌內化為學生的文藝積累
詩歌要內化為學生的文藝積累,其主要途徑就是背誦。在小學語文詩歌的背誦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詩歌的形式,對學生的背誦技巧進行指導。學生在背誦詩歌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被錯字、背錯段的顯現,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背誦之初,首先,要幫助學生理清詩歌的層次結構,讓學生在理解詩歌含義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其次,我們要幫助學生分析不同詩歌的背誦節奏,例如絕句古詩,我們可以讓學生將對應的兩句一起背誦,在兩句呼應的過程中提升背誦效果。對于現代詩歌,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詩詞的含義,分段進行背誦,以此加深學生背誦的印象。學生通過有技巧的背誦,能夠將富有藝術性的詩歌內化為自身的文藝積累,對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需要教師認真總結詩歌的藝術內涵,利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將這些詩歌的藝術內涵展現在學生面前。我們在具體教學中,利用富有藝術性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的意境;利用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詩歌的情感體驗;利用背誦的形式,讓學生將詩歌內化為自身的文藝積累,使學生獲得了高雅的語文素養,提升了詩歌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葉霞.小學詩歌教學策略研究[J].贏未來,2017(19):95.
[2]付艷靜.小學詩歌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5):1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