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要】:長久以來,略讀教學一直游走于精讀的邊緣,游走于沒有掌聲的角落。隨著略讀的廣泛應用,教育者開始重視略讀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我們的略讀教學仍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沒有準確的定位。故此,提出留足讀書時間,精當點撥;活出重點,略中求‘精略讀教學策略,力求引發共同的思考。
【關鍵詞】:略讀教學 教學現狀 教學主體
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教學主要以課文教學為主,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精讀課文;另一類為略讀課文。精讀課文是課文的主體,在小學語文基本功訓練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略讀課文屬于半獨立閱讀性質的課文,它為學生把在講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的進一步實踐和運用提供了重要環節。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成功便只做到一半。”可見略讀課文于學生語文能力提高而言的重要性。
本文將從小學高段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閱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的聯系以及略讀課文的課堂教學幾方面展開簡要論述。
一、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小學高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語言文字基礎知識,通過老師的課文教學也學習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語文技能。教材中每一個單元中的一到兩篇的略讀課文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身已經掌握的語文知識來讀懂課文。
2.拓展學生閱讀面。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非常有限、涉及面也是有局限的。畢竟小學生接受能力有限,接受課堂教學的時間也是固定的。除去閱讀課文必要讓學生了解、掌握的文章以外,學生應該接觸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文學作品。例如在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的第四單元中學生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則世界知名的童話后,還安排了《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兩篇閱讀課文。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面,了解世界文化里的名篇名著。也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的區別
在語文實際教學中,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有著聯系也有區別,只有認清二者的區別,才能真正的上好略讀課,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1.精讀課文旨在通過文章的學習掌握語文知識,學生在學習一篇精讀課文后應該從中學習、了解并掌握這篇課文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語文技能。而略讀課文則是學生通過學習到掌握到的語文知識來讀懂這篇課文。換言之,精讀課文是“教”,教會學生怎么讀、怎么用;略讀課文是“用”,用學過的知識去讀、去理解。
2.教師教學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時角色不同。精讀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講述者,以教為主,以扶為主,以精讀課文為載體,教學千變萬化的語文知識。而在略讀課的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應該扮演一名傾聽者,以聽為主,以引為主,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讀課文,然后仔細傾聽學生在自讀之后的理解、感悟,并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學生進行交流。
3.學生對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認知模式不同。精讀課文需要學生在整體認知課文的基礎上逐步、分層的分解課文,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肢解、分析,揣摩寫法,領悟感受,學習技能。略讀課文需要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不宜肢解課文。
三、課堂教學略讀課文的方式方法
在語文日常課堂教學中,略讀課文的教學出現了誤區。一是略讀課文精讀化教學,教師完全忽略甚至代替了學生在學習略讀課文時的主體作用;二是略讀課文選讀化,教師和學生均沒有充分認識略讀課文存在的必要性和價值,根本不教學、不學習略讀課文。
1.讀 略讀課文教學不同于精讀課文講解,學生是學習課文、認知課文、感悟課文的主體。朗讀,是理解、認知、感受的基本前提。通過朗多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情感、通過朗讀領悟文章內涵。朗讀是學生學習一篇略讀課文的最基礎方法和渠道。
就如《小英雄雨來》這篇略讀課文,在精讀課文《夜鶯的歌聲》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概括已經有初步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學前,給學生一定量的預習目標,提前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上課時老師就有時間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進行較深入的理解。
2.問 基于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不同的學習主體,決定了在略讀課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處于傾聽、交流狀態。沒有必要像精讀課文那樣進行講讀。這時要做的就是問。以《一夜的工作》為例,第一、問自己,自己是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問自己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周總理的哪幾方面的事情?第二、問學生,是以老師的身份問學生,盡量提一些學生的角度無法問出的問題。提問的方式也不能像精讀課文提問一樣。比如:總理的花生米數得清,并不像因為多了一個人而多出了分量,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3.聽 略讀課文的教學主題體是學生。學生是老師,自己教自己。學生是學生主動、獨立學習。而老師當一名合格的、盡職的傾聽者。聽讀、聽學生朗讀課文,聽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聽問、聽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聽學生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聽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4.饋 也就是反饋、交流。讀、問兩環節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在這一環節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讓學生通過交流引起共鳴。在《一夜的工作中》就是要通過交流得出這樣的答案:這一篇課文通過對周總理工作和生活兩方面的描寫,體現了周總理為人民、為祖國,不辭辛勞的優秀品質。這一答案或許一個學生概況不全,但是要通過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概況出這一答案。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的一員。一方面向學生反饋自己的朗讀感受、學習感悟,盡量以學生的高度來反饋,啟發學生掌握細節性東西。
相信通過讀、問、聽、饋四個環節的教學,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整體性,也能夠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好略讀課文。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僅要教好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更應該要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充分利用好略讀課文的教學和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重新認識略的課文的重要性,上好一節略讀課文是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劇本的基本教學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