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娟
【摘 要】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溺愛問題會直接影響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表現(xiàn)。學校應高度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組織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團結協(xié)作、友愛互助帶來的幸福感。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配合,家長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關鍵詞】道德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教會學生多少知識固然重要,教會學生做人生是更重要的課題。學生學習興趣的濃與淡是有階段性,是不定期,不定時的,也和學習內容有關。有的孩子學習態(tài)度特別情緒化,有的孩子是擠壓式的,有的孩子是主動式的。有的孩子愛表達,有的孩子愛觀察。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性格的重要階段,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
身為獨生子女的學生在集體環(huán)境中成長,一旦遇到學習問題或者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極其容易情緒化。這樣的孩子不是不聰明,也不是聽不懂,就是逆反心理特別強,在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上還需要加大力度引導。對于這樣的孩子,我真是費了一番苦心,想辦法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鼓勵他與人相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教他做人的道理。在引導他的同時,也教育了別的同學,讓大家一視同仁,不要歧視他。其實,在獨生子時代,輕度情緒化的孩子也不占少數(shù),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引導,樹立榜樣,以說服教育、身正為范為主,提倡正能量,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能正確對待,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有的孩子在家里被大人寵愛的非常任性,不講道理,不懂禮貌,還沒有抗壓能力,眼里都是別人的不對,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在班級里通過老師的開導,同學們的勸說,他開始動心,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思想和行為開始有些改變,但是回到家里又恢復原樣。想徹底改變這樣的孩子不僅需要老師的努力,更需要家長的配合,這證明一個孩子的品行和家庭教育有絕對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授課的四年級某班的某位男同學就是一個讓我非常頭痛的孩子。課堂自控能力很差,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根據(jù)興趣聽課,老師講的正課他不愛聽,課堂上總是愛接話茬,故意引起同學注意,惹的全班同學對他很反感。不管別人說什么事他都很感興趣,總想借題發(fā)揮。課堂上常常是以玩為主,不僅自己不聽課還常常跟別人說話,打擾別的同學。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性格中愛玩的天性仍占主要部分,很容易被他打擾,別的同學看老師沒說他,也就有些放肆,從而造成課堂紀律的混亂。老師嚴厲批評之后只能夠維持幾分鐘左右。而且同學們都反應他愛拿別人的東西,還趁同學不在屋吃人家的水果。他這可不是什么小毛病,這就需要家長與學校緊密配合,在孩子的習慣還沒有完全固化的時候及時遏制,多進行正面引導。這樣的學生每班都有,只不過有輕有重,普不存在。
為此學校開設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講授《三字經》、《弟子規(guī)》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課程、以師生共同協(xié)作為主的“米粒粘貼”課程、邀請本地本科院校的音樂、美術專業(yè)大學生來校,在課后為學生們開設興趣培養(yǎng)班,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個人才能,使學生在不同的實踐課程中學會尊敬師長、團結互助、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等美好品德。
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是一個孩子成長的主要場所。在學校一位老師面對幾十名學生,針對性相對較弱。而在家庭中,祖輩父輩只面對一個孩子,家庭教育要比學校教育更加容易,也更有成效。一味的溺愛與維護,只會使青少年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從而引發(fā)對親人、對師長、對社會的愛心與責任的淡薄,缺少感恩之心。一旦這種自我為中的概念形成,對孩子的未來將造成極大的傷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積極與學校配合,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溝通,及時引導解決。
“德、智、體、美、勞”中“德育”是放在首位的,學校要高度重視“德育”課程的設置,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徐志剛,朱小蔓.情感培育:在校學生心中播下道德的種子[J].中國教育學刊,2011(6):63-66.
[2]劉席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