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雪
【摘 要】所謂的后進生就是指學習成績較差、缺乏紀律意識、具有不良習慣的學生。現實當中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是思想品德或行為表現較好,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另一類是行為表現和學習均較差的學生。后進生是每個班級普遍存在的群體,這一群體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原因、校風班風原因、學習基礎原因、學習方法原因、學習習慣原因等,他們的存在制約著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提高,最主要是對學生自身個體成長發展十分不利,所以,及時轉化這些后進生就顯得極為迫切。那么,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認真分析后進生形成的背景因素,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化措施,幫助后進生重拾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本文就小學德育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 德育教育 后進生 轉化 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但對于義務教育的學生而言,他們年齡小,心智不穩定,如果在學習中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很有可能出現學習困難,影響今后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后進生就是常見的教學問題,但所謂的后進生是一個相對概念,后進是相對于本班或同年級其他同學的某方面來說的,他們現在是后進生,但在各種教育因素的影響和自我努力的過程中,他會逐漸變成優等生;同時,現在先進的學生也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變成后進生。也就是說一個學生是后進生,這不代表他永遠是后進生。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改變對后進生的認識。再有就是后進生只是學習上落后于其他同學,但其他方面不一定比別的學生差。我們千萬不能犯一刀切的錯誤。
一、后進生形成的背景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響。
首先,教育方式不恰當,主要表現為粗暴、溺愛袒護縱容、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喪失信心、唉聲嘆氣等;其次,家庭環境不和諧,如離異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等;再次,家長的不良行為習慣。以上因素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積極的自由發展空間,直接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2.學校因素的影響。
個別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智力教育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壓抑學生個性;教育方式單一,教師只知道批評指責,嚴重傷害學生自尊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
3.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既是“大染缸”,也是“大熔爐”。既能使人百煉成剛,也能使人走向墮落。如今,社會上的許多不良因素,如黃賭毒、江湖義氣等直接侵蝕著學生的心靈。
二、后進生轉化的有效策略
1.注重情感教育,拉近師生距離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又缺乏學習興趣,因而時常受到教師的批評、訓斥,甚至懲罰,由此造成他們內心存在敏感、戒心和敵意。他們往往主觀地認為教師輕視和厭棄他們,而與教師存在著心理隔閡,甚至是對抗。因此,教師必須首先消除他們的情感障礙,給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從生活上、活動中關心他們,注意講求民主,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使他們從中真切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信、可敬,以贏得他們的熱愛和擁護,增強他們的向師性。
2.細心觀察,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
后進生與一般學生一樣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贊揚,但自身的缺點多,得到的往往是批評、訓斥和挖苦。他們學習成績不行,便會想方設法從其他方面,特別是在一些不良行為上出風頭,來滿足自己的好勝好強心來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樣,不僅會招致批評和挖苦,還會使自己的好勝心又一次受損。例如,有不少后進生對朋友講義氣,甘心“為朋友兩肋插刀”,通過不顧一切地維護朋友的利益來達到自己的好勝要求。對這種現象,班主任應細心觀察,一分為二地分析,對維護同學們團結的要加以引導,大加表揚;對違反紀律的要及時予以制止,控制事態的發展。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勵人。
3.發揮集體力量、爭取多方支持
班集體是轉化后進生的重要場地,教師要善于利用他們強烈的“合群要求”和交往需要,有選擇地安排、指導一些品行較好、對后進生關心且關系融洽的同學與他們成為好朋友,讓他們隨時隨地影響和帶動后進生。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是矯正后進生不良品質的熔爐。班主任要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使后進生身處一個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在班里開展各種活動。比如:互幫互學的“一幫一”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等等,從而使后進生感到班集體的溫暖,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振作精神。
4.善于因材施教,樹立他們的自信
“后進生”也叫做“學困生”,但彼此的成因及教育方法卻不盡相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及需要,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困生”,要注意運用古今中外勤奮成長的具體生動事例,使他們明白“成功=99%的勤奮+1%的智慧”;對于知識體系上存在缺漏使學習成績長期跟不上而出現自卑和焦慮的“學困生”,要通過知識上的查缺補漏,加強個別輔導和組織發動同學間的互幫互學,逐步樹立他們的信心;對于離異家庭的“學困生”,針對他缺少關愛的特點,從內心深處不歧視他們,注重情感教育,使自己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日常的情感交流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而言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江海。”后進生的基礎差、接受能力差,其形成非一兩天的事,要轉化更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后進生必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同時教師也要對這些暫時掉隊的學生多一些愛心,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們,愛護他們,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期盼的眼光鼓勵他們,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努力學習,把后進生轉化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這樣他們一定會重新歸隊的。
參考文獻
[1]張瑩.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研究[J].中華少年,2018(04):87-87
[2]王慧慧.新課標下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分析[J].時代教育,2018(02):177-177
[3]朱婷.試論小學德育教育中后進生的轉化[J].考試周刊,2017(84):84-84
[4]熊軍.小學數學后進生的德育轉化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04):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