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滟清
摘要: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初中時期,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素質。它的提出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再淪為題目的復制機,應試教育的悲劇,而是成為題目的創始人,新課標改革的希望,讓學生能夠在數學的藝術殿堂里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引言:對于很多人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孩子而言,高中使他們可以改變人生的第一個站點,因此,中考也備受家長老師甚至孩子的關注。而初中數學作為初中的必修課,占據著中考成績很大的一部分,同樣也成為了人們需要密切關注的重中之重。甚至有些人覺得學好數學,就離自己理想的中學又近了一步。但是初中數學對于初中生而言,僅僅只有分數這個作用嗎?答案顯而易見,初中數學不僅僅在中考成績中占據很大的地位,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數學的重要性
首先,初中數學可以幫助還處于形成自己思維的初中生形成很強的邏輯性。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賦予了知識嚴密的邏輯性,可以說除了邏輯學本身這門學科外,幾乎沒有什么學科可以和數學比邏輯性了。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題目去不斷的鍛煉自己大腦的邏輯性,使得自己在生活中面對困難的時候,依舊可以保持清楚的思路,用自己強大的邏輯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其次,數學可以幫助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往往更加關注自己這次考試考了多少,在年級第幾名,與上次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因而比起數學給予的潛移默化的隱性作用,往往更加關注數學給予的顯性作用。而數學的顯性作用除了數學成績的提高,就是有助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明顯的表現就是物理化學等學科成績的提高。因為所有的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數學它那嚴密的邏輯性和其嚴謹的態度,更是有助于學生學習好其他學科,提高其他學科學習成績。
最后,數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語文等學科不一樣的美感。在初中,學生主要的時間都用于學習、考試了,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因而和社會的接觸也不算特別大,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欣賞一些美景。但是數學學科就可以彌補這種遺憾。論數學中最重要的事物便是數學圖形。而生活中有很多美景其實都可以利用數學圖形去拼湊出來,甚至數學還可以借助圖形創造出前所未見、特別好看的美景。就比如用sin、cos、tan、圖像繪制出來的花朵等圖案。這可以間接的讓學生去欣賞生活很多很多與數學有關的美,建立起一種屬于數學人獨有的欣賞美的思想體系。
二、培養初中數學核心素養需要關注的地方
首先,培養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第一個關注點就是要知識與文化并重:教師不僅僅要借助課本傳授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概念、公式、定理),還要注重數學文化的傳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并且喜歡上數學。不能只是死板的傳授知識,讓本來就很枯燥的數學變得更加枯燥乏味,讓學生厭惡數學,討厭上數學課。
再者,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在培養初中數學核心素養非常重要的點。思維是智力的核心還是創造力的源泉,更是教育的本質目的之一。一個人要是沒有了思維,就像孤魂野獸一般。因此在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時,應該要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如果學生沒有屬于自己的數學思維,那學生還是數學題目的復制者,這樣的教育還是屬于應試教育,還是失敗的,不利于學生成長發展的。
最后,在培養數學的核心素養時,要有反饋。就像文章只有不停的修改才能逐步的接近完美,對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這樣。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是不可以一蹴而就的,不可以因為達到某個標準就一開始要求十全十美,這樣不僅會給教師和老師壓力,也會讓結果適得其反。而在這個過程中,身為整個過程的領導者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斷的反饋然后去不斷的修改方案。這同時也要求了教學評價不能只是通過一些試卷這些去檢測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還需要聯系實際生活,通過設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來說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這就要求了教師和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和數學相關聯的問題,并且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問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新課標下提出的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其實就是讓數學不再只是單獨的知識點,而是和生活實際相關聯,讓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化,讓數學不再只是簡單的公式、定理,而是成為解決生活中遇見到問題的一把很好用的利刃。同時,也可以發現,在這種教育理念下,學生學習數學從之前不停的刷題轉化為了抓住事物本身的特性解決數學問題,從表面到深入、從被動輸入到主動吸收,真正的喜歡上了數學,并且不斷的鍛煉了自己的邏輯能力、辯證思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在未來可以登上更高的高峰,眺望更遠的遠方,這才是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初衷。
參考文獻:
[1]鄭毓信.聚焦“數學核心素養”――“學科視角下的核心素養與整合課程”系列之三[J].小學數學教師,2016,03:8-11,74
[2]華志遠.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6,05:41-44
[3]鄭毓信.數學教育視角下的“核心素養”[J].數學教育學報,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