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劉靜
摘 要:“學講計劃”所提倡的“學進去”“講出來”,使學生更加快樂、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更加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積極性。適當選取“學講計劃”的六個環節,根據課堂實際教學中的不同內容,有所取舍,讓學生“學進去”,快樂地“講出來”,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幸福指數。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講計劃;合作探究
在開展”學講計劃”的日子里,我們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致力于遵循讓學生“主動學”“快樂講”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當做課堂的小主人,讓學生互幫互學地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課堂上注重拋出課堂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小組合作的欲望,進而讓學生放開思路去探索新知,“學講計劃”給學生帶來了學習的新方法,感受學習的快樂。
通過這一年多“學講計劃”的實施,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有效方法。
一、教師努力提供環境讓學生主動先學
數學的教學要充分體現數學抽象的一面,讓學生感到驚奇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探索“圓的對稱性”時,如果直接讓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對于學生在新知識的認知過程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疑惑性。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課前動手用透明紙做兩個等圓,在每個圓中做一個圓心角,使兩個圓心角相等,然后讓兩個等圓完全重合,用手中的圓規按住圓心,使上面一個圓旋轉到兩個圓心角完全重合時,學生通過親身感受,發現在同圓或等圓中對應的兩條弦,兩條弧也能重合;同理,也可通過圖形旋轉得到在同圓或等圓中三者有一組量對應相等,其他兩組也對應相等。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圖形的旋轉對應不變量去探索新知,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杜威認為,教育要以兒童為中心,把重心轉移,“兒童變成了太陽”,一切教育組織實施,都圍繞他們運行,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讓他們快樂,把數學問題游戲化,會使我們的課堂更有趣味性,讓學生更有興趣地完成課堂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學生高效地
學習。
例如,在學習“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帶來的撲克牌、小球等材料設計游戲規則來加深對“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的認識。在課堂上,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原材料,帶撲克牌的小組他們先商量怎樣設計游戲方案才能使所發生的事件是等可能事件,再設計不同事件發生的概率,并不停地變化游戲的規則來求其中的概率。帶小球的小組,他們的小球大小形狀相同,顏色有的不同,放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中,小組其他成員有的動手摸球,有的負責記錄,所有學生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性很高,很快就掌握了等可能事件概率的相關知識。
諸如此類的教學方法,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很容易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記憶深刻,不容易忘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高漲,學習就越快樂,快樂地學習正是“學講計劃”所推行的主旨。
二、推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
在課堂上教授新知識時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推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及分享,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這也是一個取長補短的好方法。邦克認為“一名教師在在線教育中需要履行多種職能”,所以教師是課堂的總導演。實施“學講計劃”首先就要將學生分組,這一點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慎重考慮周全。如果按照成績來分,例如班級有48人,6個人一組,分為8個小組,根據平時數學考試的成績,1~8名各分到一個組即1~8組,然后9~16名再分到8~l組,遵循此方法進行分組,將每組的學生學習水平盡可能做到差不多,而且能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為小組內學習和小組間比賽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學講計劃的實施。
培養動手能力是數學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培養,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去創造條件,有意地去培養學生的動手意識和動手能力。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展開與折疊”時,課前讓學生動手制作多個大小一樣的正方體,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嘗試怎樣剪可使得六個面不會斷開,并將所得的每個不同的展開圖記錄下來,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展開圖有哪幾種類型。通過操作,每個學生在展示的時候都能很積極,都有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最后再總結七種不同的平面展開圖。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把握知識點更加牢固,在以后使用時很少出錯。
我們采取這種方法,學習效果很明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引導學生動手,自己發現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積極指導學生探索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真正地學進去,大膽地、準確地講出來,合作共進,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學講計劃”所推行的主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效率,教師積極探索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思維模式,幫助學生總結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相信學講方式一定會更好地為中學的數學教學工作服務,在數學教學中一定會實現高效
課堂。
參考文獻:
[1]焦嬌.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4(2).
[2]張薇薇.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10(6).
[3]包道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中學講計劃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3).
[4]陳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意義[J].甘肅科技,2009(25).
[5]魏波.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內核[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
[6]胡繼淵.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5).
[7]屠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2(3).
[8]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