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恩祺 李華 馬玉容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得到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與此同時,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仍存在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密,實踐環節薄弱,師資、平臺短缺等諸多問題。本文將從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的視角,深入探討其對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8-0202-02
隨著我國經濟的提質增效升級,社會對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2012年8月教育部頒布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要求把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并要求將“創業基礎”作為必修課面向全體學生開設。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7年國務院又下發了《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戰略地位,并從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見。2015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了總體要求,明確了總體方向。由此可見,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而其目前仍然存在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密,實踐環節薄弱,師資、平臺短缺等諸多問題,成為制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瓶頸。而以MOOC技術為基礎的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亦稱“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打破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瓶頸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得到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一方面以“挑戰杯”包括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挑)和“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小挑))為代表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和專業類競賽(例如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在我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高校學子的創新思維、業務能力和創業熱情。另一方面各高校也積極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企業家、創業者為廣大學子傳授創新創業知識,講授實際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此外,自2015年《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以后,各高校也陸續將創業基礎(KAB)課程納入必修課。“競賽+講座+課堂”的“三駕馬車”模式成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開展模式。
二、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問題
1.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不夠成熟
盡管《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實施以后,各高校紛紛將“創業基礎”納入必修課程,但受制于硬件、師資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就課程普及程度和課程質量來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此外,課程較為單一,跨學科、綜合性課程匱乏制約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創新創業課程需與專業課相結合已成為學界的共識,但現實中兩者結合并不理想[1]。建立在學科邏輯下的專業課程體系目前仍然以教授專業知識為主,部分專業課程雖然含有創新相關內容,但涉及創業知識的很少。此外,創新課程與創業課程比例失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與專業相關的創新類課程開設較多,并與學科相關的競賽緊密聯系;而創業類課程相比之下則顯得比較單薄,缺乏系統的創業類課程體系,從而導致出現了最終落地的創新項目多,而創業項目少。
2.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高校的創新課程主要由專業課老師承擔,而創業課程的師資主要包括KAB專兼職教師和輔導員。而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當前的師資隊伍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一是專職創新創業教師不多,而兼職教師往往有很多其他工作,在時間精力和專業素養上均存在不足。二是受過專業、系統培訓的教師不多,教師教學能力因此受到限制,無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三是有創業實戰經驗的教師不多,大部分教師還是以案例教學為主,缺乏實效性和感染力。四是企業學者型教師不多。如何拓寬、壯大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提升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打破創新創業教育瓶頸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3.創新創業實踐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高校的教學實踐體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學科競賽、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通過這些實踐環節,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當前的教學實踐主要還是依托學科、專業開展,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實踐則主要依托政府、協會、企業等舉辦的各類競賽形式開展,少數地方和高校開辟了“創業孵化器”“創客空間”等途徑以支持創新創業教育,但往往門檻較高或實效性不強,專門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4.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仍需改進
目前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創業時存在心理負擔較大、資金和資源匱乏等現實條件的制約。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屬性決定了其不可能由高校單獨完成,必須有政府機構、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2]。如何改善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落地,讓廣大高校學子有意愿、有能力、有資源開展創新創業,尤其是創業,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構建政府支持、高校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為高校學子提供政策、融資等全方位的支持,是促進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向前推進的重要保障。
三、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對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意義
首先,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是基于MOOC(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技術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能夠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全球范圍內的教學資源共享。在我國高校創新創業專職教師、專業課程有限,課程普及度和課程質量相對不高的現狀下,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能夠有效盤活存量教學資源,進而推動跨學科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其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就課程體系來說,涉及理論課程教學、實踐課程教學、創新創業文化的熏陶等環節[2]。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通過互聯網將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進行有機結合,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各環節的整合與完善。再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以及相應的人格品質,是一門注重實務的學科[3]。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將理論知識在空間上轉移至線上,在時間上轉移至線下面授課程之前,而將線下課堂轉變為翻轉課堂或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實效性。
四、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中的實施策略
1.依托現有資源,構建創新創業線上理論課程體系
政府統籌協調、高校積極配合、加強國際交流,從宏觀層面依托現有MOOC、視頻公開課、高校精品課程等資源構建跨學科、跨區域、低成本、綜合性創新創業線上課程體系。通過線上課程體系的構建,有效優化配置教育教學資源,緩解優質教學資源與龐大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打破創新創業教育的時空限制,讓廣大學生能夠更加便捷地受到專業的、系統的、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以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
2.夯實師資資源,構建創新創業線下實踐課程體系
各高校通過購買及自建線上理論課程的方式將創新創業理論課教學全部或部分轉移至線上,同時要大力加強有實戰經驗的企業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和師資隊伍的培訓,建立相應體制機制,劃撥專項經費,以確保一支專業素養過硬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并在此基礎上于線下構建全方位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包括課堂案例分析、疑難問題解答、建立實習基地、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開展創新創業競賽、開展創業實操等。通過師資資源的加強和線下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與線上理論課程形成聯動,增強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系統性、實踐性和實效性,進而全面提升廣大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
3.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創新創業課程的實效性
目前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通過導師課題組、學科競賽等方式結合相對緊密,而創業教育仍相對孤立。高校應創新體制機制,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高校可以通過建立校、院兩級“創客平臺”和“創客空間”,以專業為依托,開展“創客”教育,為學生提供免費的創新創業平臺,提供創新創業必要的設備、場地,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和自主創新;對形成創新成果的,組織專家對其進行評審,通過評審的成果給予專項資助轉化為項目進行孵化,從而實現從創新到創業的初步轉化,為項目落地、創辦企業夯實前期基礎。與此同時,應制定相應制度,明確學校(學院)、指導老師、學生、投資人在項目中的權益,明確相關人員在后續創辦企業時的股份占比,以形成對校方、指導教師、學生均有吸引力的激勵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廣大師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此外,要建立政府、高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創新創業社會支持體系,為高校學子的初創項目或初創企業提供金融、稅收、資源、培訓等全方位的服務,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傾斜,以掃除大學生創業的障礙,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五、結語
十九大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更加洶涌,我們已不可逆地跨入了創新創業的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育人職責的重要內容,是國家、社會、時代對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傳統的“競賽+講座+課堂”的“三駕馬車”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系統、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已成為當務之急。將線上線下教學組合模式應用于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盤活教學資源、整合教學環節、提高教學實效性;高校應積極作為,通過構建系統完善的線上理論課程體系、線下實踐課程體系,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創業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3):78-82.
[2]大學生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2(9):37-39.
[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