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關鍵要素之一,語法不僅是一種語言形成和使用的規則,而且是人們用來表情達意的工具,而思維品質的培養又能促進語法的靈活運用。本文作者以譯林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7 Grammar板塊為例,探討了在語法教學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敏捷性、批判性、創造性與深刻性等品質;并利用問題鏈、情境創設、接龍游戲等有效策略,突顯學生在語法課堂上主體性,激發學生思維火花,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語法;思維品質;實例
【作者簡介】王婧,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
一、引言
英語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組認為英語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組成。思維品質被列為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達的水平和特點。在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不僅順意于新課改的改革方向,同時也是新課改的現實要求。
目前,普遍語法課堂仍處于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直接呈現語言規則,學生通過課堂上反復機械式的記憶,課后題海戰術式練習。因此,在語法教學中在各個環節滲透思維品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下面以《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7語法板塊為例,談談在初中語法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二、教學過程
1.熱身導入,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上課伊始,教師播放視頻觀看冬天里的美景以及人們的冬季活動。接著呈現關于冬天圖片,學生對其進行描述。
設計意圖:課堂導入為預熱整節課堂奠定的基調,也是啟動思維的鑰匙。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對冬天寒冷印象深刻,自然而然說出 “It is very cold.”。精彩刺激的冬季戶外活動也將學生迅速帶進活躍的氛圍中。利用視頻和圖片創設情境,激活他們的思維,豐富多彩的回答體現學生思維開放性。
2.歸納規則,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教師從描述圖片中挑選三個句子(如下),與學生一起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The temperature drops.
Many people will catch a cold.
It is very cold.
小組第一次討論三句話的主語、動詞,很容易準確找出主語,但是對于第二個句子的動詞意見出現分歧,部分學生認為是 “catch”,而另一些則認為是“will catch”。這時教師進行點撥:“動詞包含時態”,答案不言而喻。第二個任務:討論句子賓語和句子結構,難度升級,小組間的討論就更加激烈,所以這就成為接下來課堂探討的著力點:主要講解賓語和表語的區別。
教師順藤摸瓜激活舊知,與學生一起回顧系動詞。接著教師著重強調在系動詞之后的這類賓語稱為表語,學生就會知道如何區分賓語和表語,順利歸納出三個句子結構并對后兩者的區別也了然于心。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逐步觀察出三個句子差異,發展了觀察、分析、比較的思維品質。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追問,深層次挖句子結構可以分成三類,構建出新的知識。學生主動參與到新知建構中來,所獲得的知識更為牢固,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鞏固運用,鍛煉了思維的敏捷性和創造性。接著讓學生玩“快閃”游戲:從快速飛出的八個句子中以搶答的形式找出動詞,并說出該動詞屬于哪一類。將它們調整順序(如下)則是一首關于冬天的小詩。最后在舒緩音樂配合下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
Winter arrives. Everyone claps(鼓掌).
We cant see birds. Snow covers the earth.
Everything turns white. We all keep quiet.
The whole world looks beautiful. Our life is so wonderful.
緊接著播放一個關于冬季人們日常活動、所吃食物和節日的視頻,讓學生用三個句型“S+V ” “S+V+O ” “S+V+P ”來造句,并把相對應的句子結構加以分析。
設計意圖:首先找出句子動詞,還要分清該動詞所屬類型。再對八個句子進行結構分析,看似難度升級,但是以動詞分類為基礎降低難度,將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最后調整下順序,一首冬天的小詩渲染出一幅冬日圖景,齊聲朗讀體會英文詩歌的韻律美。第二個視頻以第一個視頻作為基礎,使得學生從多角度來感知冬天魅力之處。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有話可說,也是思維從發散到收斂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結束語
只要教師處處留心,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資源,合理運用課本,找到有效的方式和切入點,利用情境創設、游戲、追問等手段來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開放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將語法知識結構化形成穩定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王薔.為思而教:英語教育交價值取向及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 教法,2014(4):63-69.
[2]陳琳.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6 (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