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祥
【關鍵詞】 語文教學;課前準備;預習;學習效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055—01
課堂的高效,就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高效,學生學習活動的成效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息息相關。在課堂上,我們常??吹竭@樣的現象:老師讓學生開始讀書,有的學生才把書從書包里掏出;老師讓學生勾畫重點的詞、句,學生才從文具盒里掏筆;老師讓學生寫字,個別學生卻在讀;老師讓學生讀,個別學生卻在畫;有時候學生身在課堂,心卻在課堂之外……學生這種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協調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比比皆是。因此,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營造愉悅課堂氛圍,培育學生積極的課前準備習慣
1. 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時,對基礎扎實的學生,讓他們思考和研討“聞一多先生具有什么樣的精神品質”或“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等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學困生,讓他們查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潛心貫注”、“心會神凝”等詞語的意思,或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完成一些相對簡單的任務,減輕學困生的課堂學習壓力。
2. 增強教學行為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眾所周知,同樣的課文不同的教師會采用風格迥異的教學方式,而不同的教學方式,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安塞腰鼓》時,教師可采用多樣的朗讀方式。通過聲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讀,隨著恢弘的氣勢、鏗鏘的節奏,讓學生感悟安塞腰鼓表達出的西北漢子的豪情。對于一些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文章,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體驗學習。
3.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的凝聚力。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潤滑劑。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有兒童意識。要認識到每一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特點,教師的作用在于為每一個兒童的學習和發展提供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引導。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和選擇,允許學生在思想情感和行為中表現出的獨特性,給其提供更大的獨立活動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情感,傾聽學生的意見和要求;承認學生的差異,不對他們提出共同要求,允許他們發展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的平等,就會產生向上的動力源泉,才有可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師生才能達到心靈的溝通。另一方面教師要關愛、寬容學生。學生處于成長之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符合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的,教師正確認識學生的錯誤,通過靈活的方法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改進不足。學習的過程就是糾錯的過程,教育的過程就是容錯的過程。
二、精心梳理預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1. 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是一種學習能力,也是一種學習思維的習慣。因此,在設計預習任務時,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一些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選擇完成其中的一個問題。同時,要求學生參照教師的預習問題,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主題引領,模仿訓練,逐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及時跟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問題的難易度和質量,反復訓練,鞏固習慣,提升能力。
2. 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習的能力也是一種思維的能力,而思維能力是思考方式和習慣的集中體現。有的學生課前能根據需要準備好學習用具,有的學生課前能夠對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思考,有的人做事前總要進行精心謀劃等等,這些都是一個統籌的過程,是一種能力,也是一個習慣。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在預習任務設計中,不管是教師設計的學習問題,還是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學習問題,都要求學生做一個“解決問題策略和路徑的簡單設計”。這些學習方法,經過訓練就可以固化成為能力和習慣。
3. 學生查閱資料習慣的培養。同樣的預習任務,有的同學完成質量好,有的同學則敷衍了事。有了解決問題的思路還不夠,還須將思路和想法落到實處。這就要求培養學生借助學習工具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鞏固學生查字典的習慣,每次預習筆者都會設計“圈出生字新詞,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解釋字詞意思”等諸如此類的預習任務,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促其形成習慣。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