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才
【關鍵詞】 小學語文;農村小學;識字教學;現狀;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088—01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雖然上學前上過幼兒園、學前班,但基礎比較差,加之放學回家后,家長忙于自己的農活,有的家長連字也不認識,根本沒時間輔導學生識字。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農村教師,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識字質量呢?筆者結合二十幾年農村學校任教經驗,對目前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現狀、形成的原因和對策進行了探究,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
一、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現狀
1. 學生識字興趣不高。在農村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專注力差,對單一、枯燥的識字教學興趣不高,部分學生缺乏自主探究識字的能力。2.機械的抄寫訓練加重了學生負擔。《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但有些教師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記住生字,進行著機械重復的抄寫。少則一遍,多則十遍幾十遍,學生在重復抄寫中變成了抄寫機器,精神麻木了,思維停止了,根本談不上什么練習實效。事與愿違,學生不僅沒有掌握生字,甚至還出現了一生都錯字的現象。
二、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困難的原因
通過對我校低年級160多名學生的調查分析顯示,能掌握1800個左右漢字的學生在46%以上,這些學生基本上能獨立閱讀兒童讀物,能把識字當作一種樂趣;掌握1600個左右漢字的學生在42%左右,這些學生閱讀兒童讀物有一定的困難;還有近12%的學生達不到《語文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這類學生在獨立閱讀上存在困難。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運用媒體不良。隨著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的整合,多媒體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充分借助多媒體進行識字教學,仍使用陳舊的教學手段,這樣不僅費時費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識字時機把握不準。由于學生來自農村,對農村的事物比較熟悉。現行低年級教材中有許多貼近生活的課文。有些教師對這類課文中的生字,教學時沒能很好地把握教學機遇,更未能充分發揮好農村學生的特點,白白地錯失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生字的良機。3.家校配合不力。農村小學有著它獨特的特點,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學生來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居住地比較分散,這就給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也帶來了不便,學生在校學習的情況不能及時地反饋給家長。另外,家長不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真實情況,加之大部分家長長期在外打工,學生屬于爺爺奶奶監管下的留守兒童,而且老一輩的文化素養普遍不高,對學生又溺愛有加,無法指導學生學習,更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從而導致學生在學校學、回到家中就遺忘的現象。
三、提升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效果的策略
結合農村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識字教育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創造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種種教學手段引導與激勵來提高識字教學效率。1.利用生活識字。家庭環境是學生們最為熟悉的,很多生字的認識渠道來源于家庭生活。因此,識字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創設常見的家教情景來引導學生識字。如,教“爸、媽、爺、奶”等生字時,教師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家長、學生,邊演示邊教認這些生字,學生們就能在歡笑聲中記住這些字,輕松愉快地學習。2.自主探究識字。識字教學要體現漢字的特點,做到音、形、義結合,要改進識字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喚起學生主動識字的情感,這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自主探究識字。如,教學《操場上》一文中的生字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讀詞語后,再出示:“拍、打、拔、跳、踢、跑”這幾個生字。然后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們經過小組討論后,說出了自己的發現,而教師在引導中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既敢于把自己的學習發現說出來,又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對自主探究識字的愿望更高了,識字效果也就更好了。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讓識字教學充滿趣味,那么識字將不再是學生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