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不在于我們口號喊得如何,而在于我們能否去真正落實。為此,我們要優化課堂設計,采取創造性的舉措去激活學生,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活動,經歷發現過程。
關鍵詞:初中數學;活力課堂;激活策略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句話我們經常念叨,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之中,我們卻沒有努力去落實,或者落實不夠到位。于是,課堂上學生多表現出聽從和服從的狀態,很少主動地去思考和參與相關活動。時間久了,這樣的課堂就顯得十分沉悶。相信這樣的課堂也是我們教師所不希望看到的。于是,我們都想打造活力的課堂。那么,就初中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激活學生,讓他們動起來,從而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我呢?
一、 高效導入,激發學生情緒
其實,學生對學習活動是充滿著期待的。只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點,他們無論做什么事情,多是有著自己的感覺。比如,他喜歡某個老師,他就會喜歡上那個老師所上的課。而這時我們就應該來討論一下學生到底喜歡什么特點的教師呢?筆者認為,能夠把課上活的教師,一般學生都喜歡。而這樣的教師,一般來說,在調動學生方面,往往是有自己心得的。特別是,他們都非常注重并力求做好每一節課的導入部分。從實踐來看,在課堂導入環節,我們一般都采取創設情境的方式。
教學“1.1生活數學”,為了更自然地引入課題,筆者就采取了創設情境的辦法。首先,筆者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字。具體的做法,就是讓學生舉例說明。課堂上,很多學生列舉到父母所用的手機號碼、自己的QQ號和微信號、自家的門牌號、汽車牌照,甚至還有的同學列舉到超市里商品的條形碼、我國最新研制的戰機的編號等等。這樣的活動,就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用心感受數字與生活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的。所以,教學中,我們無論設計怎樣的活動,都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多創設一些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
這樣的導入設計,簡單容易操作。但是,略顯單調。于是,在此基礎上,筆者又給學生呈現了一組精美圖片,讓他們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要做好這一環節,要分兩步來進行:第一步,教師呈現學生所熟悉的一些圖案,比如梯田風光,這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圖形世界的豐富性。第二步,呈現特殊標志圖,比如我國國旗。當然,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就地取材,結合教室的布置,以及學生平常所用的學習用品來導入。這樣,就加強了學生對一些幾何圖形的認識。
二、 開展探究,注重學生經歷
一般說來,我們看學生能不能深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來,主要基于對他們學習狀態的分析。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筆者認為,我們要評判學生的學習狀態,主要從他們心理的層面上來考慮。換句話來說,就是看我們的教學活動能不能讓學生的內心產生深層次的體驗。為此,我們要重視過程教學。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去感受、去感知。而只有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他們才有可能產生獨到的體驗。從課堂實踐來看,要想讓學生經歷過程,較為理想的選擇當是探究方式的采取。
教學“3.1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學生在導入環節的創設情境中,已經感受到了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所在。有了這一認識,筆者緊接著就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這一探究活動主要是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索:(1)在學生拼搭正方形后提出的問題是:在拼搭一個圖形后,后一個圖形較之前一個圖形的小正方形的數量呈現出怎樣的特點?(2)如果讓你將這個特點(或規律)給表達(表示)出來,你會如何做?(3)分析屏幕所出示的涂色月歷,分析方框中的幾個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這樣的設計,就是通過設計問題鏈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學生是費了相當大的思量去參與相關活動的。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數學學習過程是充滿著一定的創造性的。說到這里,筆者要補充說明一點,這就是只要是學生探索得到的規律性東西,無論其表達形式如何,我們都要對他們的意見予以必要的尊重。因為,這樣可以呵護他們的探索熱情,讓他們保持高質量的課堂情緒。
三、 引導拓展,加強動手實踐
學,最終還是為了用。只有學有所用,學習活動才變得更有意義。事實也就是這樣,我們要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有一個最主要的評價標準,就是看學生能不能借助已知去解決未知。而從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很多學生能對某個問題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一旦涉及動手層面,他們就表現出無所適從的窘境來。這種現象就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平時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我們往往只注意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所以,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強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走進圖形世界”這一章,其內容就決定了本章的教學側重。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進而將這一章的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做數學”方面。為此,我們要重點引導他們去動手操作,讓他們在一定的活動中,積累相關經驗。不難看出,在這些活動當中,動手操作顯然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因此,在課堂活動之中,特別是在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之初,應鼓勵他們先做一做,再想一想。
綜上所述,要想打造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就要圍繞學生設計教學活動。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找到一個好的載體,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正確對待教學活動,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之中來,去感知,去發現,去創造。
參考文獻:
[1]時言.“走進課堂教學 創生教學理論”[J].課程·教材·教法,2007(9):37.
[2]羅運菊.“淺談學好初中數學的關鍵”[J].當代教育,2018(1):57.
作者簡介:
徐小振,江蘇省新沂市,新沂市小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