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必須打破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人本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多元教學方法引發學生關于數學的更多思考。教師可通過實踐調查分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新思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現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完善教學管理成為教育界重點思考的問題。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我校以翻轉課堂為基礎,研究出適合本校特色的情景教學方法,通過在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并順應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因材施教,優化問題情境創設,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認知建構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 明確問題情景模式教學的教學目的
問題情景模式教學屬于翻轉課堂的細化內容,問題情景的創設不能脫離傳統教學方式,依然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協同作用,重點是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深化,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合理利用創新教學手段,而不是單純地為了創新而創新,重視傳統教學中的可汲取的部分,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目標。
二、 課堂教學中有效問題情景的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忽視了問題情景的真實內涵
翻轉課堂的運用已經普及,但在實踐中,課堂設計過多地注重問題創設,學生一直在問題中循環往復,缺少反思過程的時間,簡單而獨立的問題情景創設會淡化學生的知識鏈接。由于老師過于重視問題情景的創設,反而忽視了知識才是課堂核心這一問題,學生缺乏系統的指導,注意力分散,脫離學習軌跡,這與原有的教學內涵相悖,無法實現翻轉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 對新課標的要求理解不透徹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新課堂中的教學要求和大綱范圍開展工作,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再根據目標設計教學手段和方法,重視知識的實際傳授。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老師對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仍不明確,所以出現一系列跟風、盲目設計問題情景的現象,單純注重課堂氛圍的活躍和課堂環境的輕松,忽視知識本身的重要性,舍本逐末,不利于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 問題情境的設立的不合理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時,最基礎和簡單的方式是運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問題討論,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獲得與知識的鏈接。而事實上,不是所有的問題情景都真實有效值得推敲,這時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存在問題。例如,一些情景并不適合數學教學,或者說在創設情景時忽視了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顯得沒有興趣,無法理解或者融入不到情景中。
三、 創立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型
在課堂研究與探索中,通過建立理解內容-應用操作-探究養成的教學模型,挖掘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養成探索、發現的能力與習慣。
(一) 認真理解問題情景教學內涵,重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從以上常見的情景創設問題可以看出來,數學老師們已經廣泛并開展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是值得慶幸的一點,為此,要發揮到問題情景的創設功能,首先要優化小學數學對問題情景的認識,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做:一是鼓勵教師自主研究,通過學習案例和文獻,全面了解問題情境教學的知識與技能,最后總結出屬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二是組織數學研討會,學校定期組織教研學習,促進老師之間互相溝通,取長補短,逐步提升教學素養;三是參加培訓學習活動,學校可以積極組織或參加本地區,甚至全國的培訓學習活動,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汲取經驗,促進老師們對問題情景的創設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 充分發揮問題情景作用,鼓勵學生應用操作
分析教材,這是每一位老師的重點工作任務,所有教學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老師對教材、教學目標的理解。為此,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合理利用教材,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問題情景的選擇,應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才能體現問題情景的作用,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例如在《統計與算法初步中的計數原理》中引出分步計數原理的概念時,先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出問題:
問題1:廣州的李先生想到南昌,從廣州到南昌可以乘坐火車或者汽車,一天中,火車有4班,汽車有2班,問從廣州到南昌有幾種方法。
分析:從廣州到南昌2類方法,1乘火車,4種方法;2乘汽車,2種方法;所以從廣州到南昌共有3+2=5種不同方法。學生通過生活實例,應用分布計數解決問題。
(三) 科學的情景創設,幫助學生養成探究習慣
體現問題情景創設的有效性,首先,確定問題情景創設的目標,合理設計情景創設過程,然后教師結合這個理論與技術框架開展問題情境教學的實施與評價,只有這樣,評價的結果才能真實有效、客觀公正,促進理論結合實踐,積極探究。同樣是以上的案例,如果我們進一步探究,李先生從廣州到南昌,除了4班火車2班汽車外還有3班飛機,那么李先生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呢?多了一種可能性,那方法也會多,方案的可行性程度也越強。
學生最后的得出結論: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類不同的辦法,在每一類中都有若干種不同方法,用分布計數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環境下,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知識的實際傳授同樣重要,在某種程度上,知識的傳授與掌握仍擺在第一位,在教育改革的任何階段,不管是教學技術改革還是教學模式創新,以及教學管理,都會存在各種問題,但改革勢在必行,只有認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和成果,采取針對性措施,及時解決問題,我們的教育改革才能持續不間斷地進行,從而真正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全新變革。
參考文獻:
[1]徐曉華.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幾點認識[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9(5).
[2]蔡翠珠.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科學探微[J].科技資訊,2008(2).
[3]周明.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一些思考[J].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07(6).
[4]譚玉玲.例談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基本操作程序[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4).
作者簡介:
張冬梅,湖北省十堰市,湖北省十堰市東風51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