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于
摘 要:政治課教學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學生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完善,良好的政治教育能促使其健康成長。伴隨著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的轉變,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開始,在實踐中總會獲得讓人反思的經驗,也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好的建議與意見,文章就政治課教學現狀進行探討研究,提出教育反思見解,希望能促進政治課教學內容的部分完善。
關鍵詞:教學反思;政治課;教學方法
現階段的政治課教學的內容比較單調、枯燥、復雜,由理論性極強的知識點構成,所以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不大,但我們不能因此忽視政治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情感的培養。好的政治教育就是思想的洗禮,現在政治課教學面臨的難題,是傳統教學上面臨的弊端,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有著太多需要探索解決的難點,作為奮斗在一線的教師,我們必須承擔起教育的責任重擔,為此深入實踐總結經驗,進行思考、反思、分析,全面總結累積經驗,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水準。其中,教學反思的過程是經驗累積的重要途徑,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具體分析,才能對教學行為進行規整,對于教學內容也需要主動探索,充分地發揮自身優勢補足不足,對于教學方式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不斷進步,以保障教學質量的提升。筆者基于此對政治課教學問題展開簡單討論。
一、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
1.教學觀念的落后
傳統教學方式是以教師單方面講解為主,學生對于課本內容多是死記硬背。這也是受制于應試教育的緣故,無論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會以考試的成績為中心,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習好壞的標準,從而形成了分數論英雄的氣氛,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此類教育觀念需要進行改變。
2.教學反思形式化
新課改后教學反思雖說存在,卻被當作業務報告,教師迫于外界壓力撰寫文本進行應付,反思性教育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這也與學校考核評價機制相關,對于分數的重視,自然就忽視了素質的教育,長期的發展導致教學反思成了課后總結,缺乏有力度、深入化的教學反思[1]。
3.教學反思單一化
現在的教學反思方式過于單一,僅僅局限于個體反思,但教學反思方式還包括集體討論、寫反思筆記、網絡論壇交流、觀摩其他教師教課等。反思就是擺脫固定的思維模式,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踐中深入思考教學,反思性教學還應與教學場景結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形式化的表面工作,不能套用流程規避反思的過程。
4.不具備時效性
政治教學內容不應被局限在教材的范圍內,否則就會陷入內容大且空泛的狀況[2]。政治教學應具有時效性并且與時俱進,政治學科本身理論性就很強,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具有差距,直接理解是會有困難的,需要在教學當中列舉時事熱點為案例,這樣才能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5.缺乏集體交流
教師教學反思不單單是個人反思的事情,還應該進行集體反思。教師之間多進行溝通交流,不應該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教師要多與教研組、年級備課組組員進行交流,才能快速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二、政治課教學綜述
政治課教學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強力塑造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教師本身就是知識的傳遞者,所以必須不斷加強知識儲備,除了專業的知識外,還需提升教學耐心,不能進行盲目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免造成學生學習的負擔。在課后教師還需多進行反思總結,對于教學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對于教學優點與缺點的分析,還應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吸取經驗教訓避免走彎路。在教學方式上還應融入生活,打破經驗主義的框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構建一個能交流溝通的學習環境[3],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共同討論問題、共同進步。
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自主完善,不應以教材為全部,課后對教學內容還需提煉,并且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需要因材施教。教學本身是個后驗的過程,所以教學設計是否達到預期,必須在課后才能知曉,這里需要結合現代化的手段,去記錄教學課堂的方方面面,課后再進行觀摩分析總結,與預期目標進行對比分析。此外,還需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這需要擺脫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這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進行改善,對于自身教學的態度也需要進行端正,改變怠慢、消極的教學情緒。教學反思更是自我的反思,教是建立在溝通交流之上的,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樣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的關鍵。
三、教學反思的意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工作實踐經驗再認知的過程[4],也是教師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改發展教育模式的完善,教學反思也會成為常態,只有適應先進的教育模式,才能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另外,新課改后教材內容已經非純理論化,還需要將教材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這也促進了教學方式的改變。只有不斷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查漏補缺,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的水準。
四、學生政治課興趣的培養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成就感,對于學生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培養,具體還需因材施教,要根據教材內容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培養。
1.情景教學
政治課的枯燥教材的理論性、空泛以及距離生活的遠,都是學生理解教材的障礙。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將教學目標與生活內容進行結合,改變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引入生活案例與時事熱點,從而將理論應用到具體案例中,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魅力所在。
2.多媒體教學
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將抽象的知識進行具象化,將教材以生動形象的、較為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知識內容,并且構建起好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帶入積極學習的氣氛當中。
3.興趣的培養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結合生活進行教學,舉出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建立起好的討論溝通環境,才能讓學生對政治課產生興趣,激發其良好的學習、思考的體驗。只有在討論思考的過程中,思想才會發生碰撞與交流,才會帶來愉悅的學習感受。培養學生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還需要從實踐中摸索展開。
4.引導學生積極性思考
政治課不應陷入到死記硬背的死循環當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主動地思考與提問,對于學生的問題給予解答,不應去打壓其思考的積極性。還需要引入生活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課本到生活,完成深層次的學習與實踐認知。
5.教學設計與課程教學
教學課程設計需要循序漸進,課程教學方式則需要具有靈活性,在教學方法上需要具有適應性,并且對于教學的效果要多加關注,對于學生學習的狀態進行觀察,以此評定教學質量的好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進修正。
五、政治課教學中反思的方法
1.寫反思筆記
在課堂教學工作完成后要進行經驗總結,以書寫筆記進行記錄,并且要多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通過筆記對過往的政治課教學進行反思,對教學規律加以總結,發現問題或不足并及時進行改善。
2.觀摩教學錄像
通過多媒體影音設備記錄學生與教師的狀態,然后進行觀摩分析,從學術狀態與教師教學上,得到有效的反饋信息,進行經驗總結以此補足教學方案,以明確的方式對教學內容、方式進行改進。
3.動式交流
經常和其他教師多做互動評價,聽課并記錄發現雙方優點與不足,互相點評共同進步還可以與校外機構合作對教師教學行為研究。教學過程具有變化性,難免存在不足之處,這需要教師不斷進步,不斷梳理回顧,對于教學優點與缺點都要整理,以供后續教學的參考與借鑒,此外,多交流、加強集體反思行為,有利于大環境的構建,有利于反思氣氛的形成,能夠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完善自身教學模式,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4.評定機制
學校方面也應做好相應工作,將教學反思納入考核評價當中,進行監督與落實,從而提高教學反思的效率。另外,根據具體問題,學校可以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從而抓住核心問題進行解決。
六、結語
新課改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政治課教學應以此為契機,循序漸進地改變教學模式,去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教師也需要豐富知識水平,改善教學理念,從實踐中去反思總結,擺脫傳統教育的影響,不應再進行照本宣科的教學,主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對于課程反思并優化,改變老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譬如對于教學中的不確定性進行預案,不應局限于經驗主義,對學生主動思考要進行鼓勵,培養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發展的過程中,只有保證了教師的素質與質量,才能保證教學的水平。教師之間的交流環境,也會影響到學生間的交流氣氛,具有好的交流、溝通環境,才會有好的學習環境,學生也才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的水平也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如果教師沉浸在經驗主義的框架中,教育還是會淪為感性的工具,所以,教育教學必須具有理性科學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的質量。此外,政治課教學反思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應變,必須考慮到資源與教學方法的平衡,在保證教學效率的前提下,適應已有的教學設備水準,完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上,還需要多多參考一線教師的經驗,由此為基礎進行自由發揮創造。總之,教學活動還是要從實踐著手,通過不斷反思,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章 莉.新課程改革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0):265-266.
[2]朱蘊麗,江天橋.高校基礎課多元教學方法的整體效應——基于教與學兩難抉擇的視角[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68-171.
[3]王 潔.更新外語教學觀念 深化英語課程改革[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11):39-40.
[4]劉遠林, 遠 婷.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J]. 才智, 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