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銘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新的高考模式對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帶來的影響,提出開設大學物理預修課、在校內實行分級教學和調整課程評價方式是值得考慮的大學物理教學新思路,同時介紹了這幾種措施的具體實施辦法。
【關鍵詞】大學物理 預修課 分級教學
【基金項目】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教學研究項目,課題編號:JX20176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67-02
一、目前的現狀
2014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其它的一些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也將逐步實行新的“3+3”高考模式。在新高考模式下,除必考的3個科目外,考生可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其它科目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參加高考。從新高考的試點情況來看,選考科目之一的物理受到了冷遇,最突出的特征是選考物理的學生人數持續走低。對于高校的工科專業而言,進入高校之前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物理知識是學生順利進行后續專業學習的根本保障。如果招生專業不對選考科目作要求,招進來的學生可能沒有任何物理基礎,后續的專業學習難以繼續,如果招生專業對物理做出必考要求,地方高校工科又面臨生源不足的窘境。這種兩難境地在給地方工科院校的招生帶來諸多影響的同時,也給高校內承擔大學物理教學的老師敲響了警鐘,承擔大學物理教學的教師必須拓展出新的教學思路以適應目前面臨的新形勢。
二、大學物理教學的新思路
大學物理是高等學校理工科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還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打基礎。針對即將面臨的新情況,大學物理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教學改革。
1.開設大學物理預修課
對于地方工科高校而言,即使學生來自于同一個專業大類,但由于生源地不同,學生修讀的中學物理內容會有所差異,為避免學生出現知識欠缺,我們可以在學生修讀大學物理課程之前,開設大學物理預修課。預修課的開設內容可以仿照清華大學的做法,分別開設大學物理力學預修課和大學物理電磁學預修課。因為力學和電磁學的內容占據了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學時的絕大部分,對這兩部分內容的補修,能在節約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后續的學習需要。大學物理預修課并不強制要求所有入校的工科學生修讀,而是采取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實行學生自愿修讀。通過大學物理預修課的學習,能有效彌補工科學生中所學內容與大學所授內容之間可能存在的脫節問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銜接。
2.實行分級教學
新的3+3高考模式,對選考科目實行賦分制,這樣使得地方工科高校很難通過學生的科目成績去判斷學生物理基礎的好壞,即使是同一專業大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也參差不齊。一般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學物理教學基本上是以自然班為基礎進行編班教學的,在這樣的班級中,承擔大學物理教學的教師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難免在教學中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消化不了”的情況。長期如此,必然導致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分級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分級教學是根據學生自身物理基礎的差異以及學生今后的自身發展需要而采取的一種分層次教學模式。我們可以將大學物理的教學班分為提高型、一般型和基礎型等多種層次,分別制定這些教學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讓學生根據專業需要和自身需求自主選擇進入不同的班級學習,而授課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分級教學實質上履行的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大學物理課程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調整課程評價方式
一般而言,對學生進行大學物理課程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這種評定方式本身無可厚非,但評定結果卻受到很多學生和老師的質疑。其主要原因在于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的比重以及平時成績的評定標準。通常情況下,學生平時成績主要由考勤、作業等內容構成,這種較為單一的評價方式區分度不大。同時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比重又偏小,這樣一來,決定學生課程成績的主體還是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式顯然無法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在大學物理學習中所展現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為此,要實現一個客觀的評價,必須調整現行的評價方式。一方面要加大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豐富平時成績的評定內容。平時成績比重的提高能更加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平時成績評定內容的豐富可以在考勤、作業等內容的基礎上加以課后小論文、課后小制作、課堂表現等多樣性的評價方式。這些措施的實施,將使得對大學物理學習過程的評價更客觀,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留碗.中國大學物理先修課的現狀與展望[J].物理與工程.2016(04):13-17
[2]李紅,楊新建.工科院校大學物理分級教學模式探討[J].物理通報.2015(03):29-31
[3]楊雪,解玉鵬.大學物理分類分級教學方案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7(0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