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奕
【摘要】眾所周知,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承載著“育人”的重任。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漢語言知識,還要將蘊含其中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文化的熏陶下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塑造出良好的個性,為其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統文化 滲透方法 漢字教學 教材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56-01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多災多難的中國所面臨的最為迫切的問題是“立國立人”。立國這一問題早已得到解決,而立人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從始至終都是以育人為宗旨的。小學語文教學自然要承擔起這一職責和使命,借助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獲得思想意識的發展。那么,我們要如何將傳統文化教學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呢?
1.以漢字為基礎滲透傳統文化
漢字作為中國傳統最為鮮明的代表,一個個符號中帶有了豐富的文化因素,其才具有了豐富的含義。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漢字可以說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會采取演練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識記漢字的書寫和含義,這種枯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將漢字與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割裂開來,學生無法真正地掌握漢字。為了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我一般會借助字理識字法來組織漢字教學。
以“社”字教學為例,在組織該漢字教學的時候,我借助圖示法來落實字理識字法。我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將這個漢字的甲骨文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我引導學生這樣觀察:社這個字的甲骨文其實同“土”。在甲骨文中“土”表示一片樹葉破土而出。在遠古時代,人們靠天、地生存,認為是土地給予了我們生命,于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的崇敬之情,設了地神,常常祭祀。“礻”其本身就帶有祭祀的含義,“礻”與“土”構造起來,就是“社”,即為祭祀地神。在我們對這個漢字的日常使用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說道“社稷”,“稷”其實指的是谷神,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崇尚禮的國家,古代的皇帝們經常會舉行祭祀活動來祭天地和谷神,所以,后來用“社稷”來指向國家。如此,在字理識字法的使用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豐富的文化內容呈現過程中扎實地掌握漢字的結構和含義。
2.以教材為載體滲透傳統文化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其中不乏豐富的文化內容。教材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在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加以分析、探究,從中挖掘具有文化價值的內容,并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將這些文化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
我在組織《嫦娥奔月》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會在課堂教學之初,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極具色彩的《月之圖》:在一個明朗的中秋夜晚,一輪圓圓的月亮慢慢地從海面上升起來。大部分學生自小就接觸了諸多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記得小時候,一到晚上,我就會倚在奶奶的身旁,聽她講述月宮中嫦娥的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在這一生動的引導下,學生會對嫦娥為什么會生活在月宮中,她在月宮中是如何生活的有濃厚的興趣。在新知講解的過程中,我會將后羿射日的故事細細地講述給學生。在這一故事中學生會為后羿的勇敢所折服,對其產生欽佩之情。然后將嫦娥為了保護仙丹與逢蒙作斗爭的故事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會為嫦娥的善良所感染,對其產生深深的敬意。……如此,在教材內容講述下,學生不但可以對嫦娥奔月這一故事有一個感知,還會為其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染,借此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
3.以活動為途徑滲透傳統文化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教師需要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將學生帶到課外,或者借助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在參與、體驗下,獲得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在傳統節日活動之前,我會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主要形式,借助多樣化的方式來搜集與這些節日有關的信息,諸如其來源、慶祝方式、民間故事等,借此在信息搜集中加深學生對這些節日的理解。在信息搜集之后,我則會帶領學生親自參與這些節日活動,以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體驗這些節日的慶祝,如此,在親身的體驗下,不僅會加深對這些節日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理解,還會在實踐中將傳統文化內容落實到實處,實現學以致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看到語文教學與文化傳承的關系,借助多樣化的方式來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文化的熏陶,為其人文素養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娟.完善傳統文化教育——也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傳統文化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2):100.
[2]范劍南.播下一粒種,收獲一份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J].考試周刊,2013(7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