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祥
【摘要】校本課程指的是由某一類學校或者是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課程,校本課程與國家指定的相關課程、地方課程相呼應,與它們不存在對立關系。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當然也面臨著很多的難題。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我們,應給予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足夠的重視。本文,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經驗,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開發這一重要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校本課程 教學觀念 以人為本 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62-02
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打破道德與法治教師對課本教程原來一直存在的神秘感,促使農村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改變,還有助于消除開發校本課程影響升學率的擔憂。另外,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開發還有利于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專業素質,從而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推動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教師應積極樹立先進教育教學觀念
在傳統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機械地向學生傳授課本上關于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點,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向他們傳授的內容。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第一步是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一改以前注重向學生傳授道德與法治的基礎知識為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因此,作為一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我們應樹立先進教學教育理念,從而更好的開發初中農村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
例如,在向學生講《維護國家利益》這節內容時,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討,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學生遇到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互沖突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如此,我通過樹立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加強了對學生的指導,從而有效地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進行了開發。
二、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開發模式
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極大地滿足了每一位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不同需要,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的開設讓一部分平時學習潛力比較大的學生脫穎而出,擺脫了枯燥的理論學習,促使很多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道德與法治校本資源的開發中來,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為學校的道德與法治的校本教學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另外,“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體現在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向學生講《遵守社會規則》這節內容時,我鼓勵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學生就以下幾個問題展開了探討:“社會生活有秩序嗎?你們可以舉例進行說明嗎?”、“我們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我們如何做到尊重他人?”、“預防犯罪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就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對‘法不可為這一說法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此,我通過樹立以人為本的開發理念,從而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進行了有效開發。
三、轉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方式
受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述課本上的內容,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非常欠缺,自主探索的能力也是很低。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必須要學生轉變原有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有效學習,體現“從生活走向道德與法治,從道德與法治走向社會”這一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參與程度,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例如,在向學生講《豐富的社會生活》這節內容時,我鼓勵學生走入自己身邊的社交圈中去看看外面的社會是什么樣的,有的學生選擇在假期時走進農村,看農民在田間辛勤勞動的場景,體會勞動人民的不容易,促使學生養成了珍惜糧食,尊重勞動的良好品德。還有的學生走進商場,感受一下人們購物時的盛況。除此之外,還有的學生觀看天安門升國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幫助學生養成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如此,我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對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進行了開發。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開發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的策略,以此來更好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全體學生參與到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當中,從而進一步提升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毛明華.農村初中社會學科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0.
[2]趙思維.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滲透德育校本課程建設初探[J].高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