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翔 羅旭
摘 要:“互聯網+”時代,傳統課堂教學已不足以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應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融合。微信公眾平臺的快速普及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創新帶來了新的契機。本篇論文以筆者團隊建設的“航大英語隨身學”公眾號為例,探討信息化背景下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輔助作用。指出微信公眾平臺在滿足大學英語學習需求的優勢和有效性、延伸英語學習鏈以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等方面有明顯輔助作用。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
1. 引言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三重困境:學生學習動機短視、學習方法欠妥;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滯后;學分壓縮、生師比失調,機制創新滯后。如何實現大學英語“學相伴、用相隨”,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大學英語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提高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元素[1]。
“互聯網+”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經濟模式等,促使知識學習、獲得、產生的方式發生變化,給高等教育帶來沖擊、挑戰和機遇。這一代大學生已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原住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同時強調“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2]。
微信公眾平臺可以群發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豐富內容,擁有廣泛的用戶群,能夠實現一對多的高效交互[3]。由于其功能強大、使用方便,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相當普及和流行,這使得移動學習和微型學習成為可能。從技術和教學環境構建的角度來看,微信具有支持教學實踐的可能性[4]。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和機房三種。多媒體教室布局傳統,師生交互有限;語音室和機房數量極少,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學生多、課堂大、學時少、學習成效甚微成為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借助微信平臺及時性、交互性、泛在性的特征,可以創新大學英語教學,還可以對現行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補充。本文作者帶領團隊自2017年1月起建立并運行微信公眾平臺“航大英語隨身學”(以下簡稱“隨身學”),截至2018年9月1日,共推送文章425篇,訂閱讀者數11913人,受到師生廣泛關注。
2. “航大英語隨身學”設計思路與目標
當前,中國民航大學絕大部分公眾號以校園生活資訊發布為主,英語學習類公眾號缺失。本文作者團隊率先開發基于大學英語課程和知識的公眾號,以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為對象,迎合時代的發展及教學需求,定時向學生推送高質量文章,并為師生溝通提供平臺,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注入動力。
“隨身學”設計思路體現外語學習的“學伴用隨”原則和《指南》所倡導的教學目標。學伴用隨是強調正確輸入促學、學對才能用好的原則,是強調多變量交互作用并由此產生豐富語境(包括心境、認知語境、社會情境、語言本體語境)促學的原則,是強調外語結構必須伴隨非語言變量而學的原則。學會正確使用外語的最佳途徑,是學習過程中引入正確變量,促其關聯整合,啟動使用。相伴正確,使用才能正確;相伴錯誤,使用就會出錯。Eskildsen(2008)發現情境語境具有激活外語結構使用的功能?!半S身學”的欄目和內容設計旨在向學習者提供高質量、具有真實性和時效性的語料和情境語境,提供正確的“相伴”,才可能啟動正確的應用。
《指南》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隨身學”的欄目設置以《指南》為基準,三個主要欄目與若干子欄目充分體現了當中的教學目標,延長學生的學習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1)課后加油站與大學英語課堂內容緊密銜接,在大學英語課時減少的情況下,將一部分內容延伸至課外移動微型學習平臺,應用基于微型內容和微型媒體的新型學習方式。心理語言學研究顯示,當一個單詞與其搭配的詞語共同出現時,這個單詞更易回憶。“課內詞匯拓展”對教材核心詞匯進行詳解和延伸,選取大量權威英文網站(China Daily, Reuters等),尤其民航業相關文章中的例句及段落,配以直觀信息圖,為學生詞匯量擴充輔以語境;“新聞聽力打卡”選取BBC、CNN中熱點聽力材料,鍛煉學生聽力能力并提升其對時事關注度及理解能力?!翱荚囐Y訊”介紹各類學習方法及考試技巧。三者結合,充分鍛煉學生的英語基礎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適應混合式學習。
2)英文萬花筒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有趣,將時事熱點、民航資訊、英美國家文化等內容與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相結合,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指南》明確提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對語言交流復雜性的認識,人們相信語言教育不只是掌握工具,而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一的教育?!吨改稀愤€要求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懊窈劫Y訊新聞”挑選時下最熱門的民航類英語資訊(如C919首航、美聯航事件等),提升學生的民航文化素養;“時事熱點”解讀討論度最高的英語新聞;“英語國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際”欄目聯系東西方相關話題,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樹立文化自覺與自信。四個欄目分別從民航、時事、文化、交際四個維度實現英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3)互動展示窗則結合本校大學英語教學,展示學生在翻轉課堂實踐中制作的思維導圖、幻燈片以及視頻短片等成果,邀請校友分享英語學習心得方法,并發放讀者調查問卷,組織線上活動,增強與讀者的互動性。《指南》擯棄了“基礎——應用”的二分法,不再單純強調打好語言基礎,提出了以應用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教學思想,語言知識描述融入各個級別目標應用能力的總體描述之中(余渭深,2016)。該版塊尤其關注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與展示,與《指南》的教學目標相契合。
余渭深教授解讀《指南》時指出,行業特色鮮明、重點培養行業從業人員的學校和畢業生需用英語進行工作交流的學??芍攸c培養學生在職場使用英語交流的應用能力。本平臺三個欄目中大量的民航內容也體現了學生的個人發展目標及學校的行業特色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3. “隨身學”輔助大學英語學習的優勢和有效性
《指南》中明確提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創建多元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半S身學”致力于營造培養和優化大學英語技能習得的環境和氛圍,其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優勢及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操作便捷、學習方式靈活?!半S身學”依托手機移動端,方便快捷的推送英語學習知識,倡導微型學習及碎片式學習策略,將英語學習滲透進學生的日常生活。
2) 推送內容豐富、形式活潑。針對90后學生的認知特點(思想新潮但仍有中國中小學教學的痕跡;對體驗、交互活動在心理和策略上有更多地認同;對新鮮事物訴求強烈),“隨身學”通過群發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多維度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使用當代大學生共鳴度較高的語言風格及版面模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節約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以中國民航大學為例,大學英語的學時已從每學期72學時壓縮至54學時,總學分也從16壓縮至12。教師在規定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已非常困難,沒有時間組織課堂活動?!半S身學”將重點詞匯、新聞聽力、翻譯技巧等內容推送給每位學生,節省的課堂時間可用來組織豐富活動或討論,或就某重點問題展開詳細闡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
4)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一個過程,是一種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主動地、積極地運用各種途徑、資源獲取信息和知識,有主見地進行學習,并具備較強的識別能力?!半S身學”將學習鏈延長,將以往在課堂上大量講解練習的詞匯和聽力以及混合式學習模式中的部分任務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后主動查閱文獻、小組討論,并設立一定的考核標準,并展示優秀的學生作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結語
“航大英語隨身學”創辦以來得到了多方支持和鼓勵。東南大學李霄翔教授評價“隨身學”提到,“一定要花大力氣將其內容做實做強,是溝通教、學、管的平臺,也是互相交流學習的窗口,更是展現教學成果的一個舞臺!”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林克難評價“內容豐富,貼近專業,為學生服務,讀者受益匪淺,好評如潮,值得學習推廣?!蔽磥怼半S身學”將以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和《指南》為導向,保持內容的高質量和專業性,充分利用移動微型學習平臺“微”內容和“微”過程的特點,致力于服務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使學生“愿意學、學得好、用得上”并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方向發展,有效服務于學校人才培養、學生專業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3): 2-10。
[2]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8.
[3]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6):34-41.
[4]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78-80.
(作者單位:中國民航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