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虎
摘 要: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中地理教學,有助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高中地理學習過程需要學生具備理性思考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當將地理教學重點放置在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方所,所以教師應當加強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的結合,使學生能夠改變對地理陌生的學習觀念,能夠在學習中享受并熱愛地理學習。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教學創新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滲入中學各門課程的教學當中,高中地理作為基礎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是一門文理兼備的學科,涉及自然、人文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時代性突出,更容易激起學生質疑、探究、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對它的創新改革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還應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并將抽象的書面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東西,使之能夠靈活地運用地理知識,發揮創造力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創新教學,積極選用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增強地理知識。
一、樹立高中地理教學的創新理念
近年來地理高考試題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解答類似試題時困難大、得分率低。所以,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樹立創新理念顯得特別重要。地理教學的創新目標,對于學生個體而言,應建立在充足的地理基本知識教育和相應的地理技術應用教育和社會實踐之上。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應使學生的素質、技能和創新能力所形成的知識結構與社會產業結構相適應,并能適應社會本身動態演化。
地理教學創新的特點是教學方式具有啟發性,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從而加快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消化吸收,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現代地理教學的創新過程中,記憶不再處于主導地位,創新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地理教學創新應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地理知識規律、本質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為其創新思維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觀念
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育理念中的不足之處,能夠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興趣,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通過重視課堂上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能夠使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和爭論,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地理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通過自學,學生能夠對地理知識有個大致的了解,形成初步的知識框架,對于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教師在進行講解,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隨著我國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也應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運用,直觀形象的地理圖片與視頻,為學生展示祖國山川的優美景色,使學生加深對地理概念知識的理解第對于不同地區的地貌,如果僅憑學生的想象來記憶,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不同區域的不同地貌,教師講解更為輕松,學生也能夠輕松的理解地理知識。
三、創新地理教學方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年提出“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著名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堂講授不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注重學習方法、技巧和能力的培養,尤其從不同途徑,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績。
創新地理教學方法,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熱情,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需,通過興趣的趨勢,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索地理知識,能夠充分掌握所需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創建栩栩如生的教學情境,可以利用地球儀與地質地貌模型等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構建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動畫與視頻等形式,直觀的感受洋流的變化。在講授自然帶分布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畫圖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四、加強師生互動,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師生之間的互動機會很少,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臺上講,而學生在臺下聽,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缺乏,長期如此極易形成一種依賴性的接受式學習模式,不會主動去觀察、分析問題。在新課程改革下突出課堂教學的雙向性,需要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而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有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建立一種民主、和諧、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更加自然、放松,營造一種輕松、歡樂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從情感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實驗模擬情境,“讓學生們用力、快速地擠壓吸耳球,使其產生風,讓旁邊的紙條飄起來,并提問‘為什么紙會飄動起來?并指導學生再站遠一點也用同樣的方法,觀察紙條的運動情況,這時會發現紙條的運動幅度較小,然后再接著提問‘風力大小與距離是否有一定的關系?”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后,更加能夠了解實驗現象,問題的產生便于學生快速找到問題的癥結。很多學生都積極思考,大膽猜想,眾說紛紜,很快大家都投入到“實驗―猜想―驗證”的過程中,課堂氣氛極其活躍,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畏懼教師,與教師共同探討,進一步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要想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首先要使教師具有學習興趣,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與幫助幫助學生,加強知識探索與創新,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喜歡上地理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直觀的感受地理風貌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探求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趙文猛,過凱.高中地理概念教學探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3).
[2]王向東.基于學科教學認知的地理知識教學策略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14(06).
[3]李元青,邢志偉.高中地理概念教學模式例談[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07).
[4]吳佩紅.例談地理概念教學[J].地理教學,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