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琴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也不斷豐富,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文化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備受關注,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并不明顯,許多教師還不能有效掌握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方法。因此本文就針對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探析,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統文化 滲透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066-02
傳統文化對于小學生的印象一般都是高深莫測、枯燥難懂的,這與教師平時的教學方法和引導形式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應改變現在的教學方法,通過將傳統文化滲入日常教學活動中,逐步感染學生,提高他們對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改變原有的思想,進而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一、通過學習古詩詞,感受音韻美
古詩詞對于學生而言,在開始接觸時是有趣的,因為它不同于傳統的表達方式,而是采用短句的形式來敘述一件事情或描寫一種景物,并且古詩詞具有朗朗上口、容易背誦的特點,這也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邏輯性相匹配。但是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不會采用許多具有特點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興趣。這也使得學生在最開始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逐漸減少。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古詩詞中有趣的地方來提高他們對這些內容的興趣。例如大部分古詩詞都具有朗朗上口的特點,這與它在被創作時注重押韻以及結構性密不可分。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入“押韻”這一知識點,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押韻、怎樣做到押韻,這樣學生在學習完一首完整的古詩之后,不僅可以掌握其相關的內容,還可以進行自主創作,訓練對押韻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情況。
除了押韻外,學生在讀古詩詞時也應注意斷句,即古詩詞的節奏感。由于每首詩的特點不同,描寫內容也不同,教師在教學生讀這些古詩時應當讓他們根據理解學會斷句。例如教師可以先拿李白的《春曉》這首古詩作為一個例子,學生根據意思可以比較容易的知道這首詩的節奏形式應當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形式,學生會逐漸掌握這種方式,同時也會發現傳統文化,特別是古詩詞中的音韻美,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會相應增加。
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掘文化美
學生在小學階段都有聽故事的愛好,將這種方式有效融入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中也能提升學生對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時大多只會一筆帶過。一些教師認為學生還小,不必了解這么多知識,殊不知多為學生普及這方面知識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迎合了他們知識拓展的需求。有時候課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或事件能夠使教師聯想到古代相關人物的事跡,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這些內容,讓學生學習古人優秀的學習精神和創造精神。教師如果能夠恰如其分的將一些古典事例融入課堂教學中,也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同時,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也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思,回顧自己的做法對比于古代人的想法和行為。
例如學生在學習林杰的《乞巧》這首古詩時,以往教學中,教師只會依據這篇古詩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意思,不會過多的拓展其他內容,但是為了讓學生增強對語文以及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適當的為學生普及一些背景知識,例如這首古詩所涉及到的七夕節的來歷。教師為學生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以提問的形式讓了解的學生站起來分享,這樣也能鼓勵其他學生在課下自主拓展課外知識,學生通過師生的共同分享,能夠了解七夕節原本是古人對自然的崇拜以及婦女穿針乞巧而來的,后來才被寄予愛情這層意思。通過追根溯源,學生不僅學到了課本中的知識,而且還能夠對傳統文化有所了解,這些內容反而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他們“語文教學是枯燥乏味的”這種觀點。
三、創設情境,感悟傳統文化的樂趣
傳統文化一直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印象,但其實它們也有自己的特點和樂趣,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現有的知識了解傳統文化中的樂趣,以有效增強他們學習這種文化的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習楊萬里的《舟過安仁》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古詩,通過自己初步的理解將古詩中的內容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然后教師在講解時,學生可以驗證自己最初的想法,了解古詩中的樂趣。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知道這首古詩中體現出來的兒童的奇思妙想及聰明才智,學生通過對這首古詩的學習,也會對傳統文化的內容有所改觀,促使他們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傳統文化的有趣的內容。教師如果能夠恰當的運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置身于傳統文化本身,初步領悟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許多的古典詩詞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的。
傳統文化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認知規律,培養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在語文學習中不自覺的挖掘其深層內容,了解有之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這方面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讓他們有機會和條件了解相關內容,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到更深層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金鑫.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7(11):42.
[2]王青青.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新課程(小學),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