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烽
摘 要:在高中教學體系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其教學質量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現階段各個高中學校都在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從如今的情況來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習共同體模式正在被大力推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就學習共同體下的高中數學翻轉課堂實踐展開論述。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數學教學;翻轉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0-0071-01
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學習共同體作為一種重要的實踐方法和指導理念被逐漸運用到我國高中數學教學體系之中。作為高中素質教育的主要學科,數學課程在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下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要求,翻轉課堂逐漸成為主要的教學改革途徑。本文結合相應的教學案例,就學習共同體下如何構建高效的數學翻轉課堂進行論述。
一、學習共同體與翻轉課堂的概述
1.學習共同體概述
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和教學輔助者共同組成的組織,通過交流、溝通、分享資源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一個團體即學習共同體。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組織中的成員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不僅可以促進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還能實現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優化,對學習者來說有著較大的幫助。學習共同體這一學習模式具有以下兩種特征:第一,有序性。學習共同體內部的工作分工十分明確,而且個體的權責分配相對而言也比較平衡。在這種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十分協調,所以整體的學習活動和教學活動都能處在有序運營的狀態。第二,目的性。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實施,主要是以完成學習任務為最終的目標,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2.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主要是對課上教學方式和課下學習方式的翻轉。學生在課下進行自學,在課上與教師、同學相互討論,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有效吸收。這種教學方式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發生了顛倒,以前由教師掌握學習主動權,現在由學生自己掌握學習主動權;以前學生獲得知識主要靠教師傳授,現在學生獲得知識主要依靠自己去學。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是一種可以有效改善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
二、學習共同體下的高中數學翻轉課堂構建策略
1.課下自主學習
數學教師要想在學習共同體背景下構建高效的翻轉課堂,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構建學習共同體。數學教師要先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調查,了解并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在這個基礎上構建學習小組,通過組間競爭和組內合作的方式增強各個小組成員的歸屬感。在組長的帶領下,各個小組成員依據數學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展開合作,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并提出問題。第二,制作教學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以教學視頻為載體,數學教師應當抓住短小精悍、內容清晰、主題明確等特點進行教學視頻的制作,確保教學視頻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2.課上合作探究
在學習共同體教學理念下,合作應當放在第一位。基于學習共同體之上的翻轉課堂,教師必須遵循全員共同參與的原則,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個性化觀點,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從而達到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正弦函數的圖形與性質”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給學生這樣一個學習任務:求不等式sinx>■的解集。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生爭吵,有個學生建議通過正弦函數圖像的方式求出角的范圍,另外一個學生認為這種解題方式過于片面化,使用三角函數線的方式求出角的范圍要更好一些。得知這種情況之后,教師將評判權交給全班學生,最后全班學生經過討論和分析一致認為,這兩者方法都非常重要,前一種解題方法更簡單一些,后一種解題方法更適用一些。
3.課下反思內化
課下反思內化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可以對課堂討論的內容起到進一步的鞏固作用,還能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數學作業監督的方式促進學生在課下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和內化。例如,在教學完“隨機事件概率”有關內容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拋出硬幣,一定是有字的一面”“世界上有‘后悔藥”“北方的冬天一定會下雪”等一系列問題,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點思考這些都是怎樣的事件,讓學生對不可能事件、確定事件以及隨機事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分別列舉出3個~5個不可能事件、確定事件以及隨機事件,促進學生對這節知識的進一步內化和吸收。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形態,學習共同體下的翻轉課堂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中數學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將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以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范曉絢.學習共同體下高中數學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6(06).
[2]宋艷玲,孟昭鵬,閆雅娟.從認知負荷視角探究翻轉課堂——兼及翻轉課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4(01).